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194|回复: 2
收起左侧

[动态] 控制PM2.5要把好环评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入春以来,雾霾与扬尘带来的大气污染,让PM2.5成为全国“两会”名副其实的高频词汇,无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里,都不乏它的“身影”。

  笔者认为,控制PM2.5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也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PM2.5控制力度的加大,需要战略环评(包括规划环评)更加广泛地参与综合决策。众所周知,区域大气复合污染,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产业布局等密不可分,而战略环评则是破解区域性、复杂性、综合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决策辅助工具。在2008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中,曾经对重点城市群的复合大气污染进行过分析,而这样的工作在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

  PM2.5控制力度的加大,对环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现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预测模型,主要针对一次污染物传输与扩散造成的局地污染,难以处理复杂的化学转化过程,更难预测多污染源的协同和叠加影响。因此,开展多种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研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势在必行。

  PM2.5控制力度的加大,对环评基础数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对PM2.5污染开展统计分析还是定量预测,都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持,包括污染源排放清单、区域气象数据、地形数据、背景数据等。从目前来看,全国仅有少数城市开展了PM2.5研究性监测,针对城市群的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也缺乏可用于同一平台运算的基础数据系统,这些都对开展区域PM2.5污染评价和预测构成制约,环评数据支撑能力急需提高。

  对PM2.5控制力度的加大,可大大提高公众的环评参与热情,促进我国环评管理机制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环评审批管理一直以政府部门为主。随着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和公众维权意识提高,以政府为中心,把利益相关者视作管理对象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过时,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决策机制势在必行。PM2.5污染社会关注度高,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相关信息也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些也为环评管理机制转变提供了契机。

  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如何应对PM2.5污染,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导则体系中增加PM2.5指标。目前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是与旧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对应的,常规污染物只包括了SO2、颗粒物、NO2和CO,其中颗粒物包括TSP和PM10两项,并不包括PM2.5。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的污染物一般为SO2、TSP、NO2和PM10。为此,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PM2.5,首先要对现行大气导则进行修订。除了将PM2.5纳入常规项目外,还应对评价等级、评价范围、预测模式做出规定。与此相对应,各相关行业或领域的环评导则也须做出调整。

  在数据支撑上应满足PM2.5评价要求。即使是开展定性评价,也需要强大的数据作为支撑。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批实施和重点区域PM2.5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应将相关数据纳入国家及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实现对全国重点城市群空气质量和重大污染源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建设项目审批、施工、验收、运行状况的全程跟踪。同时,为了满足将来开展大尺度PM2.5影响预测的海量数据需求,应考虑开发可多平台协同工作的环境质量预测模拟云计算中心,实现全国环评数据、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在战略环评中突出PM2.5控制对策。战略环评由于具有层次高、综合性强、空间尺度大等特点,对于从决策源头防治PM2.5更具优势,也更容易从区域角度提出联防联控的具体对策。考虑到灰霾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往往也是重污染区域,今后应考虑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区域战略环评,把系统解决灰霾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对于涉及这些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应率先在规划环评中增加PM2.5影响及防治对策。对于灰霾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如辽宁沈阳、河北邢台、辽宁本溪、陕西西安等,应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环评,从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提出PM2.5污染防治对策。

  在项目环评中开展PM2.5影响评价。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之前,应从提前控制污染,积累经验的角度出发,率先对《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重点区域的建设项目开展PM2.5影响评价探索。在行业选择上,应重点关注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交通等PM2.5污染贡献较大的行业。考虑到监测数据和预测方法的不足,当前应把评价重点放在污染源识别和控制手段上,淡化浓度预测。在评价内容上,需重点关注PM2.5的环境空气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局地气候影响等。

  在公众参与中强化社会监督。鉴于PM2.5污染点多面广、成因复杂,人体危害突出,其控制重点应首先放在污染源的识别和管理上。对此,公众参与应发挥更大作用。在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后续评价等各环节中,均应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工作,充分发挥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司法救济权。事实证明,公众参与和媒体监督,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也能在一定时期内弥补环保力量的不足。

    耿海清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魅力 +20 收起 理由
星仔坏坏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20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太好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3 18:30 , Processed in 0.0666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