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3262|回复: 0
收起左侧

[环评公示] 宣汉县樊哙至华景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宣汉县樊哙至华景公路第二次公示简本.doc (188 KB, 下载次数: 31)
宣汉县樊哙至华景公路改( 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注:由于项目名称发生修改,第一次公示时项目名称为:宣汉县龙广路樊哙至华景段改(扩)建工程,具体详见环评网上2013年2月26日的公示《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龙广路樊哙至华景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
宣汉县龙广路樊哙至华景段改( 扩)建工程项目由宣汉县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是西南交通大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的有关规定,现对该项目进行第二次公示。简本公示见附件。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宣汉县樊哙至华景公路既是宣汉县东北部片区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沿线人民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日益增加的交通量使该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对沿线乡镇的顺畅通行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达陕、达万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交通量的日益增加使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沿线乡镇的招商投资,推动沿线乡镇经济建设与发展,此道路的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从整体路网看区域内干线网络在本次国省干线公路调整后,该项目奖作为区域内的干线公路,将为该区域内的经济和旅游带来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地理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本项目即为连接达陕、达万高速和区域内主要旅游景区(百里峡)的支线公路,本项目的建设是对区域路网的完善。因此,本项目主体功能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其次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完善路网;项目定位于干线公路网络连接线,起集散作用。在上述区域经济及交通网络背景下,提升道路等级、降低燃油成本、节省能源消耗,发展区域经济,完善路网,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来看,本项目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宣汉县的总体规划。
1.2 工程内容
本项目路线全长26.9km,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幅宽度为8.5米,为二级公路,起于宣汉县樊哙镇锁口庙位置,路线以桥梁方式跨越左右溪沟后接老路,沿现有老路沿溪改建,利用现有樊哙前河大桥后沿现有老路改建,经土黄镇后至华景镇。道路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总投资8393.44万元,环保投资123万元。工程计划于2013年开始建设,2015年底竣工。
1.3 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的第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因而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
2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地表水
宣汉县环境监测站20133月对道路附近水域渠江支流-前河断面水进行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附近小河沟水质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从现场踏勘和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好。
2)环境空气
宣汉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3月对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NO2的的小时平均值有20%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监测点SO2的小时平均值和TSP的日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从监测结果来看,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3)噪声
宣汉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3月对项目所在地区域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项目共设置了3个噪声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各监测点昼间、夜间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好。
4)生态
项目建设公路沿线主要是农作物、行道树,项目的影响范围为带状,在工程影响范围内植被类型均属一般常见种,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物种类。
2.2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项目区及周边200m范围内区域。
噪声:施工期重点评价施工场地及周边200m区域;运营期重点评价道路两侧200m区域;
地表水: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渠江-前河断面水。
环境空气:施工期重点评价施工场地及周边200m区域;运营期重点评价道路两侧200m区域;
3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
3.1 环境影响因素
3.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素包括:
1)生态影响
路基、路面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
2)噪声
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及振捣机、重型吊机等,这类机械是最主要的施工噪声源。
3)废气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扬尘以及施工机械的尾气、沥青烟等。
扬尘:施工中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扬尘,建筑材料堆放期间受风吹刮,也会引起扬尘。这些扬尘的源强与施工强度、路面状况和天气状况有关,而扬尘浓度随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
施工机械尾气:各种燃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及运输过程中均排放一定数量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以CO、NOx为主。
沥青烟:拟建项目路面施工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现场无沥青熔炼站,只是在摊铺时会排放少量的沥青烟。
4)废水
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废水、机修废水、生活污水和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施工生产废水
施工期间施工生产区产生的生产废水,经修建的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循环回用,不外排。项目道路施工工程不涉水施工,故对项目周围河沟影响较小。
②施工机修废水
施工期将产生间歇式机修含油废水,若含油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对溶解氧恢复和河流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对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排入地表水体。
施工生活污水的影响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粪便污水,以高峰上工人数200人,施工工人均就近录用当地农民,施工不设营地,民工回家用餐住宿,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每人每天平均排放系数按0.02计,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4m3/d,附近村民旱厕收集作农业肥料,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
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间,裸露的开挖及填筑边坡较多,在当地强降雨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进入周围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淤塞泄水通道。
5)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固体废物为弃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全线土石方开挖总量10.08万m³,土石方填筑利用总量8.2万m³,将产生1.88万m³的弃方。
拆迁建(构)筑物所产生的施工废料约为0.43m3/m2,工程沿线拆迁建筑物3208m2,由此产生的拆迁垃圾约为1379.4m3。
施工期平均每天的工人数约200人,按每人每天垃圾量0.5kg,每天垃圾量为100kg,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50t。
3.1.2 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
公路运营期间,施工人员及设备已经撤出,被施工破坏的地面场地已经恢复,行驶的车辆则成为了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1)噪声
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是各种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传动和制动噪声等,为非稳定态源。对该项目的三个敏感点进行预测,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在项目营运近期(2015年)居民点的噪声预测在昼夜均不超标。营运中期(2020年)各居民点在昼夜间噪声均不出现超标。在营运中期(2025年)和营运远期(2030年、2035年)三处敏感点夜间噪声出现超标,2025年超标值为0.1~0.7 dB(A),2030年超标值为1.0~1.3dB(A),2035年超标值为2.3~2.9dB(A)。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上述居民点离本项目较近。
2)废气
运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辆运行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其主要的污染物为CO、THC、NO2。
3)废水
项目建设内容不包括养护站、服务区、加油站等设施,因此运营期工程无废水产生。地面道路上配套建设有雨水收集系统。
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该项目所在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敏感区域,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项目永久占地40.6亩,其中所在耕地面积4.36亩,本项目敏感点主要为道路两旁的居民点。
3.3 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3.3.1 生态环境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施工时应尽量收集保存建设所占用耕地的表层熟土,施工结束后及时覆盖熟土,进行植被恢复,特别是在工程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
在道路两侧绿化物种选择时,除考虑选择速生树种外,适地适树地从相同地区移植灌木,既保证成活率,与自然融为一体,又避免植物入侵,再现自然本色。提高走廊带内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虫害能力,并增强廊道自身的稳定性。另外树种种苗的选择应经过严格检疫,防止引入病虫害。
2)野生动物保护
本项目建设区域内不涉及国家和省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3.3.2 环境空气
道路施工期间施工粉尘、扬尘仅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环评建议采取如下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在开挖、钻孔时对干燥断面应洒水喷湿,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由于植被破坏而使表土松散干涸的场地,也应洒水喷湿防止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回填作业时产生粉尘扬起;施工期要加强回表土临时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湿的措施,防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场地的垃圾应及时清运。
2)合理选择施工场地、灰土拌和站等位置,尽量避开沿线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置于较为空旷处,场地周围设置围屏。本次评价要求项目设置的灰土拌和站距居民区至少200m,且应处于居民区的下风向。
3)在施工场地出口设置冲洗设施,对出场运土卡车轮胎、底盘进行冲洗,对所运土方进行湿润。
4)保证运土卡车完好无泄漏,装载时不宜过满,确保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如果运输过程中发生洒落应及时清除,减少污染。
5)沥青采用外购,不在设置沥青拌和站,项目不单独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拌和。
6)为有效减少建设工地扬尘污染,本环评要求项目施工方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防治施工粉尘污染:①所有临时道路均按时清扫以保证清洁、湿润,并加强管理,运输车辆在施工区间内减缓行驶速度;②施工中建筑物应用围帘封闭,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内、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③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④建材堆放点要相对集中,并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抑制扬尘量;⑤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现场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⑥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并及时回填。⑦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大大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3.3水环境
1)管理措施
开展施工场所和营地的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水体附近施工时,应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泥土和散体施工材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及水管。
2)施工期废水处理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
施工期间施工工场产生的生产废水,经修建的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循环回用,不外排。临时沉淀池尺寸采用4×3×2m,全线共设2个临时沉淀池。
施工期将产生间歇式机修含油废水,经设置的隔油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排入地表水体。隔油沉淀池尺寸采用3×3×2m,全线共设2个隔油沉淀池。
2)生活废水
本项目不新建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居民,依托居民已有的旱厕进行收集后,用于浇灌农作物或果林,严禁直接排放。
3)其他措施
项目在施工时考虑了用防雨布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场等进行覆盖。采取这些措施后,项目在施工期间,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3.3.4 声环境
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非正常工作而产生高噪声污染。
2)施工期间对施工噪声将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要以张贴告示等方式告知周围居民,并征得其同意,防止扰民纠纷。
3)施工总平面布置时,尽可能将高噪声源安排在远离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在靠近本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时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简易隔声障。
4)施工期间在夜间21时至凌晨7时应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和倾倒砂卵石料,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
3.3.5 固体废物
全线土石方开挖总量10.08m³,土石方填筑利用总量8.2m³,弃方1.88m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等,对于这部分固体废弃物应设置临时的固废收集点,集中收集并及时送往宣汉县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对垃圾堆放点应加强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四处散落,同时应定期喷洒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滋生。施工人员由于租用当地房屋,主要依托已有的处理设施。
建筑垃圾主要是拆除建造建筑物时产生的废料(施工废料)。建筑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碎砖、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废物若不加处置,乱堆乱弃,将会对沿线局部地区土壤、空气和水环境造成污染,应加强固体废物排放管理及处置措施。
施工人员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应经过袋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4 公众参与
4.1 公众参与的目的
1)促使公众了解项目建设的目的、规模、建设地点等基本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本项目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以便取得公众的充分理解、支持和合作。公众对本项目建设具有知情权,同时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和意见。
2)通过征询当地群众的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果,有助分析该地区环境污染特征和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质量水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程度,保护公众的切身利益;
3)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要素等资源较为熟悉,通过公众参与,可使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更加有效可行;
4)在充分发挥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公众参与,可使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4.2 信息公开的方式及内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暂行办法》,本工程公示分两次在环评爱好者论坛上网上进行公示。第一次公示时间为2013年2月26日-3月7日,向公众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本次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以及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4.3 问卷调查
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为项目沿线经过的城镇居民、单位和个人。公众调查对象主要是项目所在地宣汉县樊哙镇到华景镇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及其它各界人士(如工人、教师、学生等)。本项目主要针对道路沿线所涉及的宣汉县樊哙镇、土黄镇和华景镇。
本项目采用相关部门走访、张榜公示、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时,调查组人员首先向被调查的对象详细介绍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规模、路线方案以及对当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再由被调查人自愿填写公众意见调查表或口述意见由调查人记录,同时注明被调查者所在的单位或家庭住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内容,最后由环评单位对收集的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整理、分析和汇总。
4.4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及意见反馈
评价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于2013年3月对项目沿线的单位和居民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分别走访了相关部门及当地居民,在进行了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后,认真听取了相关被调查人员的意见和看法,并填写了调查表,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男性、女性各占一定比例;受过中学及以上教育的占78%,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分布在各个年龄段,表明调查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70%的调查对象知道要修这条公路;94%的调查对象赞同修这条公路;70%的调查对象同意该道路的选线、走向;88%的调查对象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70%的调查对象认为公路建设后会给其家庭经济收入和生计方式带来有利影响;58%的调查对象为本地区环境一般;62%的调查对象认为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噪声和灰尘,其次是污染水体;98%的调查对象认为道路绿化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而设置声屏障、隔音窗,远离城镇也能够起一定的作用。
4.5 公示社会反馈
本次公众参与在第一次公示后即开始收集其它途径的社会反馈,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意见主要通过公众参与调查表反馈,本次环评第一次公示期间均没有收到当地公众发送的反馈意见电子邮件和电话。
4.6 公众关心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公众关心的问题主要是噪声、扬尘和废气、废水。评价要求项目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布局,以及围挡设施等降低噪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则采用铺设沥青路面、种植行道树等减小交通噪声和废气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对于弃渣,通过送至宣汉县建筑垃圾填埋场,可以得到妥善处置;对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由于本项目为城乡公路,线路走向明确,故无需进行线路比选。经广泛征询项目沿线各界人士意见,无反对意见,项目建设得到了广泛支持。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应严格实施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建设可行。
6 联系方式
1)工程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工程建设单位:宣汉县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
联系人:谯斌
联系电话:18982856188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联系人:张先生
联系电话:18808187288
7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也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意见和看法。公众意见征询的起至时间为2013410日至2012425日。简本见附件。
                 宣汉县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
                                                               20134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19 19:06 , Processed in 0.07605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