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一级渔港扩建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山海关一级渔港扩建工程 地理位置: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石河镇沟渠寨村沙河口以东的海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9°56′40″,东经119°43′20″。建设规模:本工程新建渔业综合码头岸线长429m,新建渔业综合码头12个;防波堤1465.8 m;护岸829 m;进港道路:7075.5 m2;港池航道开挖:12万m3;填海面积35.57 hm2;征用水域面积35.62 hm2。 2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增加局部海水浑浊度,降低透光率,阻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数量,最终导致附近水域初级生产力水平的下降; (2)透光率的降低有可能打破靠光线强弱进行垂直迁移的某些浮游动物的生活规律或使一些生物发生摄食障碍; (3)悬浮物还会刺激游泳生物,使之难以在附近水域栖身而逃离现场,因而减少附近水域内游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4)局部海水浑浊度增加对部分游泳生物和浮游动物造成较明显影响。 (5)采砂改变了底栖生物环境,造成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的损失。 (6)工程打破了海地地形的自然状态,改变了原有的潮流场,使泥沙运动规律发生了变化。有可能使该区域出现冲刷加强、一定距离处产生淤积的现象,使人工海岸线趋于新的平衡。 3 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3.1 环境保护措施
(1)作业季节及作业周期:回避鱼类的迁徙期和产卵孵化期(主要为春夏季),同时进行现场监测,采集真实规范的样品,并对其浊度及悬浮物颗粒、溶解氧和盐度的变化进行监测。 (2)风险事故的预防:在超出其安全系数的恶劣天气条件下,应停止作业,切不可为赶任务而冒险作业。 (3)施工作业的监督:施工环境监理中应加强施工作业的监督,避免施工单位的不规范操作。 (4)同步监测:挖泥作业期间应同步进行监测,并利用监测结果反过来约束挖泥作业,尽量减少挖泥施工对临近水体的海洋动植物所产生的影响。 (5)确保在审批的范围内进行挖砂作业,不得在审批范围之外经行作业。 5清洁施工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采用多种清洁生产工艺: (1)对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一律集中外运不向海水中排放。 (2)选用噪音低、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3)运输船、采砂船产生的含油废水,选用铅封,运至岸上处理,不得外排。 5.1 清洁生产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船舶的数量、位置及施工进度,尽量将作业时间安排在海洋生物产卵非高峰期进行。在设备选型上选用经国家行业规定允许使用的产品。 本评价认为,项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可行。 评价单位: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 联系方式:0532-85621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