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 扩建工程环评公示 2010年1月由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编制完成了《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报告书简本进行第一次公示。 《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 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总则 1.1 建设项目由来 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已建成投运多年,原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矿石300吨。为了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会理县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于2009年11月经会理县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同意,投资1000万元,对其二选厂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新增处理能力600吨/日,达到900吨/日的生产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要求,本技改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的划分,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委托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承担该企业二选厂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评单位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现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完成了《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 1.2
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 1.2.1
建设项目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技改项目不属于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界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于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允许类建设项目。 会理县发展和改革局以会发改基[2009]184号文同意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技改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 1.2.2
项目选址与规划的符合性
项目取得由会理县黎溪镇人民政府及会理县黎溪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出具的选址意见书认可其选址,项目选址符合当地规划。 1.3 编制依据(略) 1.4 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和原则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务院253号令规定,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保护环境,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必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凡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评价在充分了解工程情况和掌握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按照“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从“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以新带老、清洁生产”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为环境管理和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5
评价因子(略) 1.6
评价标准(略) 1.7
项目外环境关系 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位于会理县黎溪镇莲塘村三组,选厂东面50m左右为尾矿库。南面50m至西面50m范围有无名小沟流经,小沟于厂界西侧50m处汇入一废弃水塘。北面与矿山公路相连;1km外为南冲铜矿职工生活区;东北面1km至1.5km范围内是选厂铜原矿来源——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分布的5个矿井;东北面1.5km处为南冲铜矿一选厂厂区。金沙江位于项目西面平距约2.5km处。厂界周边500m范围内无农户居住。 技改项目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点。 1.8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目标 1.8.1
控制污染目标 污染控制目标:项目外排污染物必须经过治理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1.8.2
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 表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 距离 保护与控制目的、要求、效果
声 环境 选厂声环境 四周 厂界噪声达标,选厂及周围200m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大气 环境 选厂周围区域 保护选厂周围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生态环境 尾矿库及周围地表植被
尾矿库 不加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修建规范的尾矿库,并采取防滑坡、泥石流等措施,防止由于地表堆渣而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社会 环境 社会经济 四周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并改善工程地区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对工程导致的社会、自然环境问题能妥善解决;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 1.9
评价等级(略) 1.10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及其所在地特征,在做好本项目工程分析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以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好尾矿处置措施作为评价重点,同时评价大气和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2
企业现有生产状况及外排污染物达标情况 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技改前日处理铜矿300t。 根据凉山州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11月对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及排污现状的监测报告可知,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对运行所产生的污染物均进行了有效的处置,所有外排污染物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
改扩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
技改项目概况 3.1.1
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扩建工程建设地点:会理县黎溪镇莲塘村 建设性质:改扩建 3.1.2
扩建内容及规模
3.1.2.1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增处理原矿600吨/日选矿生产线一条,建设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生产车间,逐步将尾矿库有效库容扩容至90万m3。 3.1.2.2
产品方案
铜原矿入选品位0.3%-0.76% 铜精矿品位≥20% 3.1.3
项目组成
技改项目组成见表2。
表2
技改工程项目组成表
项目 名称 | 项目内容 | 建设期主要环境问题 | 营运期主要环境问题 | 备注 | 主体工程 | 选矿 | 新建600吨/日铜原矿处理能力生产线一条,使该选厂日处理能力达到900吨 新建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生产车间 | 噪声 粉尘 建筑垃圾 | 破碎粉尘 噪声 脱水液 尾矿浆 尾矿上清液 | 新增 | 尾矿库 | 拟随生产进行,逐步扩容到有效库容90万m3。现已建成初期坝,有效库容19万m3,可满足一、二选厂尾矿未来半年的堆存 | 尾矿水、土地占用、地质灾害隐患 | 尾矿水循环使用,尾矿渣堆存于尾矿库,采取水土保持以及植被恢复等措施 | 利旧,逐步建设 | 尾矿放管 | 经浓缩斗浓缩的尾矿经尾矿放管进入尾矿库。 | 辅助 工程 | 变电站、检修车间 | | | 利旧 | 公用 工程 | 供电 | 会理县地方电网供给。 | / | 泵房噪声 | 利旧 | 供水 | 南冲铜矿原有供水系统(抽取地下水) | | | 利旧 | 储运 设施 | 原矿堆场、精料场、小件库房、库房 | | | 利旧 | 办公及生活设施 | 综合办公楼、食堂、职工倒班宿舍 | / |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厨房油烟 | 利旧 |
3.2
技改项目实施完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3.2.1
废气产生及采取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气主要是原矿在破碎及筛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主要污染物为TSP。为减少破碎粉尘飞扬,可在给矿口进行适当洒水处理。由于破碎及筛分工序在封闭车间内进行,粉尘扩散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需对该工序作业工人配置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 此外原矿堆场车辆卸矿过程中产生一定粉尘,建议安全作业前提下对装卸点进行洒水降尘。 3.2.2
废水处理 3.2.2.1 生产废水 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是脱水间产生的脱水液、尾矿上清液及尾矿渗滤水。脱水液循环使用,尾矿上清液到高位水池回用,尾矿渗滤水经渗井收集后返回选厂重复利用。 3.2.2.2 生活污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用于林地灌溉。
3.2.3
废渣处理 3.2.3.1 工业固废 尾矿渣输送至一、二选厂共用的尾矿库堆放。 3.2.3.2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就地填埋或按当地环卫部门要求处置。 3.2.4
噪声治理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泵和破碎车间破碎机的噪声,噪声值一般为80~110dB(A)。拟采用设备底座加减振垫,风机进出口风管加装消声器等措施达到降噪减振目的。 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见表3。 表3
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项目 | 环保建设内容 | 废气治理 | 洒水抑尘 | 废水治理 | 沉淀池、滤池、废水处理建筑设施、混凝剂 | 化粪池 | 固体废弃物处置 | 永久性尾矿库、导流管道等 | 生活垃圾处理 | 垃圾桶收集后按当地环卫部门要求处理 | 设备噪声治理 | 设备底座加减振垫,风机进出口风管加装消声器,配备耳塞等劳保用品 | 绿化工程 | 种树植草、生态恢复 | 环境管理及监测 | 环境管理及监测 |
4
结论 4.1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内空气质量良好,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项目所在地金沙江水质情况良好。 各监测点噪声昼夜监测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声学环境良好。 4.2 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4.2.1废水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项目无生产、生活废水排放。 4.2.2
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厂界粉尘排放达标。 4.2.3噪声的达标排放 经噪声预测,项目厂界噪声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4.2.4
固体废物的达标排放 项目技改后年产生尾矿渣约25.5万吨,经过尾矿沟输送至尾矿库堆放。 4.3 技改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预测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破碎、筛分等工段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达标排放。 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预测:项目无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对金沙江水质无影响。 对声学环境的影响预测:采用设备底座加减振垫,风机进出口风管加装消声器等措施达到降噪减振目的。经治理后的噪声声源强度小于85dB(A)。经噪声距离衰减,厂界噪声达标。 固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二选厂年产生尾矿渣约25.5万吨,平均堆积密度为1.5t/m3,约16.97万m3/a,经过尾矿沟输送至尾矿库堆放,尾矿库目前有效容积19万m3,拟随生产的进行,逐步扩容至90万m3。 4.4水土保持方案 项目运行过程中,对尾矿库原地貌地表植被造成破坏,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重点在修建挡墙及绿化方面,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进行防护。 4.5 清洁生产 本项目尽力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先进生产设备,力求达到节能、降耗、减污要求,尽量改善操作环境,做到清洁生产。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技改项目清洁生产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目前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4.6 公众参与 通过网络公示和公众参与调查表两种形式进行公众调查,无人对项目的建设表示反对,整体上对项目建设很支持。 4.7 环境风险结论 本项目无重大危险源存在。本次评价识别工程的风险源为尾矿库。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为尾矿库垮坝。 评价提出了一系列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有效的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将事故影响程度降至最低。该项目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有效可靠,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可行。 4.8 综合结论 会理县黎溪镇南冲铜矿(二选厂)扩建工程在会理县黎溪镇莲塘村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生产工艺和规模不在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属于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厂选用先进生产设备,符合清洁生产原则;对生产建设中产生的“三废”、噪声、水土流失制定了有效治理措施,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可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的环境功能,以及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项目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认真按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以及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建设和生产,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项目在会理县黎溪镇莲塘村内建设从环保角度可行。 即日起,如您对本技改项目建设有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其它方式,向我评价单位提出并说明原因。感谢您的参与。 联系电话:028-87019754
传真:028-87019754 电子邮件:qlq93126@163.com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芳邻路8号 联系人:瞿伦强 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