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开启左侧

[环评公示] 贵州毕节锦新苦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苦荞麦保健啤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复制链接]
xs24 发表于 2013-7-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毕节锦新苦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苦荞麦保健啤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次网络公示(简本)
1.1 项目概况
贵州毕节锦新苦荞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苦荞麦保健啤酒项目拟建设于贵州省毕节市八寨镇毛栗坪。拟建项目生产装置均为新建,主体工程主要包括糖化、发酵、罐装等生产线,公共工程主要包括锅炉房、冷冻站、废水治理设施等。建设后将新建10万吨/年啤酒,其中640ml瓶装啤酒8万吨/年,340ml瓶装啤酒2万吨/年。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环保总投资为502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2.8%。
1.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1 地表水环境
观音河目前的水质较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1.2.2 地下水环境
本次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共设1个,监测指标包括pH、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六价铬、砷、铅、汞。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1个监测点位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 类标准。
1.2.3 大气环境
评价区大气中SO2、NO2的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PM10的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总体上来说,评价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1.2.4 声环境
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共设3个,监测因子为连续等效A声级。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评价,结果表明噪声各个监测点位指标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1.2.5 生态环境
项目评价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带,目前原生植被基本被破坏,以次生植被为主。厂址所在地未发现有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1.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1 施工期
(1)废气
扬尘污染是施工期间重要的污染因素,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实行封闭式施工,使用围护材料以防止扬尘,设置高度2.5m以上的围挡;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护网或防尘布;运输车辆加盖蓬布;设置洗车平台,配备水泵;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配备水泵以及集水池。
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施工粉尘对场界外影响,其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施工结束后影响也将消失。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期废水的主要处理措施有: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修建简易沉淀池,将施工废水进行收集,经过格栅、沉淀后回用;施工营地设旱厕,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建设场地绿化用水,不得外排。            
(3)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于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振荡器、打桩机、柴油发电机、电锯、打磨机、焊机以及设备运输等噪声。
通过采取施工管理、设置围挡、合理布局、劳动保护、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措施,可减轻本工程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委托有资质专业的建筑垃圾清运单位和城市环境卫生部门将固体废物运至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分散式垃圾收集桶收集,由环卫部门每日清运,无害化处理。
1.3.2 营运期
(1)水环境
正常排放情况下观音河水质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要求,事故情况下导致水体功能发生改变。因此在本项目建成后,要严格控制,杜绝事故排放。
(2)大气环境
项目投产后,PM10、SO2在评价区内的年均浓度、典型气象日浓度、小时浓度最大值预测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均未超标。在正常气象条件下,本项目所排污染物对各保护目标的影响在其承受能力范围内,不会降低关心点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环保治理设施的管理,严格操作,避免非正常排放的发生。
(3)声环境
本项目厂界昼夜间噪声叠加值均未超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项目运行中不会造成严重的噪声扰民,其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工作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本项目生产固废经综合利用和妥善处置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
施工中应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采取随挖随填,尽量避开雨天和雨季作业,采用有效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防护,边施工边进行防护工程,使其尽早发挥作用,减轻水土流失。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措施。
(6)环境风险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环保设施正常稳定的运行,将风险对环境以及保护目标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1.4 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1.4.1 施工期
(1)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单位需采取下列污染减缓措施,保证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严禁施工生产废水乱排、乱流,在项目区内设导流渠,污水收集后经过沉淀池集中处理,然后回用于拟建项目施工场地洒水,不外排;
施工场地应及时清理,施工废水由于SS含量较高,必须经临时沉沙池处理后进行回用,主要用于场地及周边道路洒水。
施工单位除加强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外,应对员工进行基本环保知识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
(2)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扬尘污染是施工期间重要的污染因素,项目在地下挖掘过程以及建设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地面扬尘,这些扬尘尽管是短期行为,但会对附近区域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如喷水,保持湿润,及时外运等。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的相关规定;在风力大于4级的情况下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应覆以防尘网。
(3)声环境和振动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由于各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组合情况不同,所以噪声辐射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主体施工阶段,噪声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强度高。相比之下,装饰期间的噪声相对较弱,一些噪声较强的木工机械可搬入已建成的主体建筑内进行操作。
由于建筑施工是在露天作业,流动性和间歇性较强,对各生产环节中的噪声治理具有一定难度,下面结合施工特点,对一些重点产噪设备和声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及施工工艺;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除工程必须、并取得环保部门批准外,严禁在22:00~6:00期间施工;合理布置噪声源设备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窗;大型建筑构件,应在施工现场外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再行安装;对于确需夜间施工的施工活动,施工单位必须事前报经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同时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登记制度,在工程开工15日前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管理审批表》,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并于施工前两天公告附近居民。
如有发出高分贝噪声的施工内容或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时,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主动地将发出高分贝噪声的施工及夜间施工的时间、内容、降噪措施以及应急情况处置等情况以“告示”形式张贴在施工现场周围,接受社会的监督。
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控制或禁止鸣喇叭,减少交通噪声。
总之,建设单位必须全面落实上述要求,不得对周围居民产生扰民现象,并使施工各阶段的场界噪声符合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在主体结构阶段、装修阶段产生建筑材料边角料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这些废料及建筑垃圾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委托有资质专业的建筑垃圾清运单位和城市环境卫生部门将固体废物运至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建设单位自己处置建筑垃圾时,必须按照毕节市城市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本项目的临时堆土场设置在项目场地的南侧。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存放委托环卫清运、卫生填埋处理。
1.4.2 营运期
(1)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生产废水采用生化处理工艺,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600m3/d;生活污水采用脱磷脱氮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工艺,设计处理能力50m3/d。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3.8km管道自流排入观音河。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材料破碎车间设置一台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5%,处理后粉尘排放浓度为30mg/m3,0.05kg/h,经40m烟囱排放,废气可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
燃煤锅炉燃用煤质为低硫高灰分煤,SO2、NOX产生浓度即可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2类区Ⅱ时段标准限值;烟尘采用布袋除尘器处理,除尘效率为≥99.0%,净化后的烟气经由一根45m烟囱排入大气,SO2、NOX、烟尘排放可达《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2类区Ⅱ时段标准限值。锅炉烟囱排气筒安装在线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以监测烟气中烟尘、SO2、NOX排放浓度。
食堂采用电进行烹调,烹调油烟采用高压静电油烟净化器净化后至楼顶排放,油烟排气筒为15m,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90%,排放浓度为1.2mg/m3,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0)表2中型标准。
储煤场和炉渣统一规划堆放在锅炉房旁,本项目堆场上部设有雨棚,并定期对煤场和炉渣进行洒水,增加含水率,降低扬尘,厂界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
厂区内的酒糟临放场所,地坪需硬化,且厂房内设置有抽排风装置,必须进行强制通风,加强管理,酒糟及时清运,防止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布置声源及各建筑物中的房间,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将水泵房设置在室内,做好基础减振和密闭隔声,加强生产车间门、窗的密闭性,以增加对生产设备产生噪声的隔音作用,在破碎机采取吸声、隔声及消声措施,设立绿化带。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原材料车间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全部回收作为原料,不外排。
酒糟中主要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热能,酒糟同高粱破碎时收集的粉尘掺合均匀后外售给农民作饲料用。
锅炉炉渣及除尘灰全部外卖毕节水泥厂做掺合料。
水制备工段产生的废弃活性炭,作为锅炉燃料。
包装生产线产生的废弃包装瓶、包装箱等其他固体废物,外售给当地废品回收站。
生活垃圾、表层窖泥送至当地生活垃圾场填埋。废稻草量由当地农民回收喂猪和牛。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经机械脱水干化后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在建设区分散布置绿地,绿化率为35%。区域四周混合种植乔木、灌木,通过乔木,把区域与城市外环境隔开,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嘈杂,通过灌木,形成空间上丰富的层次。
本评价对项目的生态防护措施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工程措施
施工前对占地区域内有肥力表层土按30cm剥离,对方于临时堆土场,在场地内周边开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布置沉砂池。排水沟开挖土方堆置于排水沟两侧,遇到大风或降雨则用彩条布临时遮盖。                                                                                                                       
在运输通道口设置冲洗设施。对人防工程要做好基坑排水措施,在基坑内及四周设置举行砖砌截排水沟,排水沟的水抽排至土质排水沟中,遇降雨时基坑边坡用彩条布遮盖。
在临时堆土区四周设置编织袋土临时拦挡,其后设置土质排水沟,施工期雨水经沉砂池充分沉淀后排入场地周边排水沟。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硬化层进行清除和施工迹地清理,对覆土后的绿化区域进行土地平整。
(2)绿化系统
应有专人班组对园区内绿化带进行养护,保证绿地质量,减少或避免运营期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现象。
对于非乡土植物物种的引入,应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并将引入的植物名录报林业部门备案。对引入植物应严格划定区域定点栽培,不得随意栽植或移植。对于果实、种子、营养繁殖体等植物繁殖构件应做好收获与管理工作,不得随意丢弃,若无栽培需要,应将收获的繁殖构件销毁。                                                                                                                                                                             
项目建成后,将给周边景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一定的正效益。建议有关单位做好规划,加强周边用地的管理,促进周边区域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主要生态保护措施如下:
①社区内植物组群类型和分布,应根据本地气候状况以及区域内部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和当地居民的审美习惯确定,做到充分绿化及满足多种游憩和审美需求。                                                                                                                                                                                                                                                                                                                                                                                             
②社区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不宜设置架空线路;在景观较佳的区域避免设置集中的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及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③合理布置社区绿化树种,绿地上植被的布置要求草、灌、乔木的合理分布,营造立体的绿化空间。
④做好社区内植被病虫害防治工作,宜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结合药物来防治病虫害,园内施用农药应采用高效、低毒、降解快的种类。同时结合生态防治的办法,景区可在树木上安放人工鸟巢,引入益鸟,并加以保护。
(3)绿化系统建设
绿化在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具有较好的调温、调湿、吸灰、吸尘、改善环境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功能,因此大力开展绿化,对增强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有一定的意义。在绿化系统的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布局垂直绿化平面和垂直绿化相结合;乔木、灌木、草地植物协调建设;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树种,做到落叶与常绿相交,并提高绿色植物虫害防御能力。
1.5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项目总体清洁生产水平可以达到国内清洁生产一级水平。
本项目完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值:
大气污染物:NOx:49.87t/a; SO2:84.24t/a
水污染物:  COD:75.04t/a     NH3-N :1.85t/a
1.6 产业政策与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新建40000瓶/h玻璃瓶灌装线一套,其中,玻璃瓶灌装线产能大于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淘汰类“生产能力12000瓶/时以下的玻璃瓶啤酒灌装生产线”。项目不在国家鼓励、淘汰、限制类内,则属于允许类。
本项目属于外商投资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第57号文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项目属于外商投资产业鼓励类“6万瓶/时及以上啤酒灌装设备、5万瓶/时及以上饮料中温及热灌装设备、3.6万瓶/时及以上无菌灌装设备制造”。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提出毕节市远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第三产业发达,第二产业主导优势明显,第一产业结构合理,成为全省和贵州西部经济带的中心地位,突出“生态建设”主题,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为“生态试验区”的服务基地作用,建设成为黔川滇三省交界地区的重要城市和贵州省西部经济带的主要城市节点之一、贵州西北部的商贸和物流中心与信息传输枢纽。第三产业发展以商贸、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通信为支柱、科技、教育、旅游、咨询等其他行业协调发展,形成健全发达的市场体系”。
本项目为的建设,符合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全厂建筑物构成包括主要生产厂房(原料立仓、原料处理、糖化间、发酵罐区、啤酒处理间、包装车间等),再辅以少部分辅助车间,如水处理间、配电房、冷冻站、气体站、锅炉间、污水处理站等,以及瓶箱堆场、化工仓库、公厕、大门及门卫室等。厂区一共设4个出入口,大门1号在东南角,是全厂物流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备用进出口。大门2号位于西南角,是公司人流的出入口,大门3号在厂区东北角,是公司煤和酒糟,废料进出的地方,是新建的公司物流进出口。
主要生产车间沿一条南北走向的管廊两侧布置,管廊西面由南至北依次为原料立仓和原料处理间、一期发酵罐区、啤酒处理间、预留发酵罐区;管廊东面由南至北依次布置糖化间、酵母扩培、水处理间、锅炉间、配电房、冷冻站、气体站、备件库等。走廊的尽头布置生活辅助用房,靠近厂区3号大门。包装车间和成品库位于公用工程西面。包装间东面是上瓶区域,再往东有包材库、叉车充电、机修间、空听储存等辅助用房。包装间东北面布置了面积为19000平方米的瓶箱堆场区。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南角,与主厂房距离较远,远离所有主要人流集中的建筑物,对厂区其他部分的影响较小。
通过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本项目平面布置基本合理。
1.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必须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人员和机构。因此,根据项目情况,可由厂区管理部门安排3~4人从事环境管理与监督工作。
项目的相关环境管理机构由毕节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理、厂区环境管理组织等构成。
环境监测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其目的是为全面、及时掌握拟建项目污染动态,了解项目建设对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影响范围及运营期的环境质量动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信息,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将场界、各废水、废气排污口及可能影响较明显的敏感点作为监测点,根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环境受影响较大的声环境、大气环境,监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中污染特征因子确定,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应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执行环评确认的国家标准。
监测机构为当地环境监测站,负责机构为施工监理单位及物业公司,监督机构为毕节市环境保护局。
1.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能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在城市景观、人口就业、居住条件及本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正效益,而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期间导致的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使项目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部门的管理要求,从环保措施的经济损益效果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1.9 公众参与
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均对本项目的建设持赞成、可接受意见,无持反对意见者。他们认为该项目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但也有少数公众对该项目的建设存在一定担心,担心废水、废气等影响正常生活。对于公众担忧的环境影响问题以及提出的加强环境管理的建议,评价单位根据公众意见经科学论证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并得到了建设单位的重视,表示在后期设计中落实,使本项目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争取更广大民众的支持。
1.10 环评总结论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在建设中和建成运营后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废气、污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的污染,在落实清洁生产、严格采取本评价提出补充措施、实施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以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允许范围以内,并将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在完全落实本环评提出的防治措施后,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可以按拟定规模及计划实施。

cocomilk1216 发表于 2013-7-1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5-1 04:00 , Processed in 0.0670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