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沙坡村 刘家峁煤矿机械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第二次公众参与信息公告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沙坡村刘家峁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的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便于大家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建设单位和报告编制单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沙坡村刘家峁煤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予以公告,希望大家了解有关情况后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箱、信函等方式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概况 刘家峁煤矿机械化改造工程是在现有工业场地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井田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西北约46km处,神木县孙家岔镇境内。场址位于井田北部——朱盖沟西岸二级台地上。 刘家峁煤矿现核准生产规模为0.15Mt/a。煤矿根据国家政策进行机械化改造,并建设配套矿井型选煤厂,从0.15Mt/a提升至0.60Mt/a的设计生产规模,服务年限13.6a。 1、现有生产情况 刘家峁煤矿井田南北长2.5km,东西宽1.3km,面积3.3946km2,地质资源储量15.348Mt。采矿许可证确定开采的煤层为1-2上、1-2、2-2上、3-1煤层。目前该矿生产能力为0.15Mt/a(上级部门验收生产能力),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长壁式放炮落煤工艺开采1-2煤层,1-2煤层已开采完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原煤由无轨四轮运输至地面,经振动筛将原煤分为三级,进入露天储煤场存储,人工拣矸产生量不大,全部排入排矸场。 2、机械化改造工程情况 机械化改造工程后井田面积不变,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10.588Mt。设计生产能力0.60Mt/a,服务年限13.6a。采用斜立井开拓方式,长壁综采采煤法,井下掘进布置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一个炮掘工作面和一个综掘工作面。全井田划分为设一个开采水平,共划分两个盘区,即221、311盘区。 煤矿建设两个原煤加工系统:(一)筛分拣矸系统:规模与矿井相同。原煤通过带式输送机,运至双层振动筛分为0~30mm、30~80mm、+80mm的三级产品煤和矸石;(二)选煤厂:为配套建设的矿井型选煤厂,采用跳汰分选工艺,规模与矿井相同。产品分为精煤、中煤和矸石。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含井巷工程、地面生产系统等)、辅助工程(浴室灯房等)、行政办公与公共设施、公用工程(含采暖供热、供电、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运输)、环保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固废污染控制工程)。井筒新建主斜井、回风斜井,利用原有副斜井,并关闭现有主井和回风井。新建办公楼、宿舍楼,利用现有办公楼作为宿舍楼使用。 项目矿井建设总投资35596.11万元,环保工程投资202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0%,矿井建设周期23个月。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现状 评价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苏沙漠交接过渡部位,黄土地貌和风沙地貌兼备,侵蚀作用较弱,风沙作用较强,总体以风沙高原地貌为主。评价区植被条件较差,以半干旱沙生草原为主,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属温带草原区域—温带南部草原亚地带—陕北黄土梁峁、丘陵灌木草原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较严重,植被条件总体较差,植被覆盖度一般。以中覆盖度植被为主,南、北植被覆盖度总体高于中部。评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可划分为耕地、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水域设施用地和其它用地8大类,以林地为主,草地次之。评价区土壤侵蚀的环境背景综合分析,黄土冲沟、河谷谷坡土壤侵蚀强度较大,黄土梁土壤侵蚀强度较弱;植被覆盖度低的地段,土壤侵蚀强度较大;植被覆盖度高的地段,土壤侵蚀强度较低。总体上说,评价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区内的动植物、农作物、土壤以及村庄、居民等。 (2)现有工程采煤沉陷影响 刘家峁煤矿始建于1998年,当时设计规模为0.03Mt/a,属乡镇煤矿。技改后(机械化改造前)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开采1-2煤层,采煤方法为长壁式放炮落煤法,无轨胶轮车完成主、辅运输,机械通风。目前1-2煤层全部采完,现场调查发现,仅在井田中南部区域有沉陷台阶痕迹,裂缝较难发现,大部分基本已经弥合。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报告书中的地表沉陷预测,本煤矿,221盘区煤层采完后形成的沉陷极值为0.60~0.90m,平均0.78m;311盘区煤层采完后形成的沉陷极值为1.50~1.83m,平均1.67m。全井田各煤层开采形成的叠加沉陷值为2.09~2.73m。因此,本井田的开采会对原地形标高和地表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考虑到沉陷的整体性和区域地形的相对高差,地表沉陷的最终影响不会改变区域总体地貌类型。地表移动和变形值已达到地面建(构)筑物Ⅳ级破坏等级限值。本井田开采范围以内的1个搬迁安置的新村。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矿井对工业场地和井筒按保护要求留设保护煤柱。井田内的村庄留设煤柱保护,共涉及1个村庄,户数30户,人口105人。 对于采煤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灾害,建设方应对地表产生的裂缝、台阶及时组织人员回填,并采取堵、排、截等措施;对由于地表沉陷造成植被破坏的地方,应组织人员及时恢复或更新植被,以减轻水土流失。对受影响的耕地,采取简单平整与裂缝处理等人工措施即可维持原土地功能或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整治复垦。 对于沉陷造成耕地、灌林地、草地损失的补偿资金及土地复垦费用应全部由刘家峁煤矿承担,本项目的生态恢复拟采用3元/t煤的指标提取生态补偿费,每年共计提取生态补偿费180万元,由企业交纳生态补偿费用、地方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完成系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 2、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刘家峁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为以裂隙充水为主、孔隙潜水为次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区内主要含(隔)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隔水层。其中,第四系松散层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为本区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 通过对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可知,有2个监测点位硫酸盐超标(由煤系地层硫含量较高造成的);有1个监测点位的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钾盐指数、氟化物存在超标现象(由生产污染导致);大部分监测点位的总大肠菌群指标普遍超标(可能与当地卫生条件较差有关)。 根据导水裂隙带的计算,本各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均未穿透地表,对第四系松散层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基本无影响; 2-2上煤层开采后向上最高将影响到直罗组底部地层,其内的裂隙承压含水水层结构遭到破坏其内的地下水涌入井下。直罗组以上的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地层仅随其下部的沉陷而缓慢下沉,其岩层结构不受破坏性影响。 本项目环评提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工业场地的“三废”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加强井田植树种草;强化采空区积水治理;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在采取相应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后,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将明显减弱。 3、地表水环境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根据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于2012年9月对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结果,朱盖沟、沙子沟水质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要求,该河段水质良好。 机械化改造后煤矿涌水量为1080m3/d,采用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处理规模1200m3/d)处理。当矿井运行筛分系统时,井下水处理后回用于黄泥灌浆用水、筛分车间喷雾洒水、转载点喷雾洒水、井下消防洒水,剩余排至朱盖沟。综合利用率89.23%。当矿井运行洗选加工系统时,井下水处理后回用于黄泥灌浆用水、洗煤补充用水、转载点喷雾洒水、井下消防洒水,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洒水、排矸场降尘洒水、场地道路降尘洒水及黄泥灌浆用水,回用率100%。 4、环境空气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内各监测点SO2、NO2小时浓度范围和日均浓度范围、TSP日均浓度范围均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 机械化改造后,原锅炉房锅炉不再使用,在工业场地内新建锅炉房,选用2台SZL4.2-1.25/115/70-AⅡ型蒸汽锅炉,用于采暖季工业场地建构筑物的供热及井筒防冻,配有麻石水浴脱硫除尘器,烟尘排放浓度80mg/m3,SO2排放浓度468mg/m3。非采暖季设计中选用1台SZL0.7-1.25/115/70-AⅡ型燃煤热水锅炉锅炉,供应浴室的洗澡热水,环评建议采用环保型锅炉,烟尘排放浓度180mg/m3,SO2排放浓度672mg/m3。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时段二类区的标准浓度限值,锅炉烟气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小。 针对工业场地内煤炭运输系统、转载点及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环评要求原煤对筛分机和破碎机局部封闭,上方均设置吸气罩,废气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除尘,含尘气体经除尘器过滤后排至室外;筒仓环评要求在筒仓内安装喷雾洒水装置;栈桥采用全封闭式。因此各产尘点在采取除尘措施后,煤尘排放可满足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改扩标准要求,煤尘排放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可满足二类区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要求。 针对道路扬尘,应加强监督管理和实施定期洒水以减少扬尘的产生。 5、环境噪声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刘家峁煤矿工业场地各厂界及敏感点昼夜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 机械化改造后噪声污染源源强和分布发生变化,在采取消声、降噪、隔声等综合噪声治理措施后,工业场地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要求,工业场地昼、夜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工业场地周围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因此不会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但应该对工业场地内尤其是距厂界较近的噪声源采取降噪措施,以降低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6、固体废物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固体废物主要为矸石、锅炉灰渣及脱硫渣、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垃圾。井下掘进矸石不出井,因此对环境不造成影响。选矸优先综合利用于制砖厂,利用不畅时排入排矸场;锅炉房灰渣及脱硫渣综合利用;矿井水处理站污泥压滤后出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按有关规定处置;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要点 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沙坡村刘家峁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矿区总体规划;在采用设计和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沉陷治理及生态恢复措施后,项目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可降到当地环境能够接受的程度。项目建设可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建设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而言,项目建设可行。 (四)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期限 查阅时间为2013年7月25日到8月3日,为期10个工作日。 (五)征求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项目征求意见的范围主要是针对受项目开发建设影响的村庄居民及周围各民族群众,也欢迎其他关心本项目建设的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六)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沙坡村刘家峁煤矿 通讯地址: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沙坡村刘家峁煤矿 电 话:13389162222 联系人:赵先生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 029-87879081 传 真: 029-87879099 联 系 人:李女士 信 箱:741273256@qq.com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至时间 2013年7月25日到8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