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凤祥01-4、01-5地块市政道路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 “同安区凤祥01-4、01-5地块市政道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报告书简本附后。为了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国家环境保护局),特做此公示,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10日(2013年8月22日-9月1日)。公示期间,对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及所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等有疑问或建议的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取报告书简本,及提出意见或建议。 单位名称: 厦门市同安区土地开发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祥平西路祥平里 邮编:361100 联系人: 林小姐 联系电话: 13906049557 评价单位: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同安区银湖路85号莲福大厦四楼 邮编:361100 邮 箱:1826410840@qq.com 电话:0592-7236776 联系人:傅工 同安区凤祥01-4、01-5地块市政道路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厦门市同安区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筹建的同安凤祥01-4、01-5地块配套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位于同安祥平街道凤祥片区,配套道路由古溪一路、古溪二路、古溪路、岗头路四条道路组成。项目总投资测算为 3021.24万元,道路总长为1318.638米,其中古溪一路为城市III级支路,道路长206.714米,宽12米;古溪二路为城市III级支路,道路长262.031米,宽12米;古溪路为城市III级支路,道路长458.566米,宽12米;岗头路为城市II级支路,道路长391.327米,宽18米。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建设范围内的道路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有线电视、电信工程、燃气等。建设工期为2013年9月~2014年5月。 二、工程主要污染源强 按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对项目污染物产排情况进行估算。 (1)施工期 扬尘产生点场地扬尘在施工期间累计的总排放量约98.81t,TSP总排放量约27.46t,每天产生的道路扬尘量约0.48kg。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约4.5t/d,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kg/d;项目挖方小于填方,施工时需要外购土方,但是挖方中有不能利用的杂草等弃渣量为656m3。 (2)运营期 由于本项目设计行车速度较小,且各特征年车流量不大,经计算,各类型车各特征年平均辐射噪声级小型车在63.9dB之间,中型车68.6dB之间,大型车在75.6dB之间。 各特征年汽车尾气源强NO2日均小时值在0.003~0.006mg/m·s之间,高峰小时均值在0.007~0.013 mg/m·s之间;CO日小时均值在0.037~0.068mg/m·s之间,高峰小时均值在0.09~0.163mg/m·s之间。 三、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一)大气环境 (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环境空气要求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沿线大气敏感点为凤岗村、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等。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点位位于凤岗村、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离本项目距离最近距离约10m,监测项目为PM10、CO和NO2三项,连续监测7天。监测结果为NO2最大占标率为46%;CO最大占标率18.75%;PM10最大占标率93.3%;评价区域各监测点位的CO、NO2、PM10的监测值均符合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结论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因与敏感点的距离及规模的差异而对沿线敏感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如下: 项目大气敏感点由于距离较近,受道路扬尘影响较大;随着其他路段的施工,与敏感点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本项目扬尘影响较小。道路施工经过敏感点的时候更应采取积极的抑尘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从而减缓扬尘对敏感点的影响。 (4)营运期汽车尾气影响结论 本项目线路较短,道路等级较低,车流量较小,没有设置服务站或集中式排放源,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评价等级为三级,因此项目营运期仅做简单评价,不再进行预测。根据项目运营期大气源强计算,本段道路建成通车后,汽车尾气中CO、NO2对公路沿线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均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不大。 (二)声环境 (1)声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声环境要求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噪声敏感点主要为凤岗村、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2)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委托厦门市环产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对评价区域内的环境噪声及交通噪声进行检测,共布设5个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及1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由于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属农村、文教环境,各环境监测点昼间噪声值和夜间环境噪声值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夜间50dB),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昼间噪声值在55.3~65.2dB左右,夜间环境噪声值在42.5~52.6dB左右,昼夜间噪声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要求(昼间70dB,夜间55dB),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现状良好。 (3)施工噪声影响结论 在不考虑阻阻拦、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情况下,多台机械同时施工产生的噪声昼间需50m,夜间需150m外才可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要求(昼间70dB,夜间55dB)。 施工单位应注意保护沿线区域居民、学校学生的正常生活及生产环境,对施工噪声污染严重的路段区域应采取必要降噪措施,在靠近道路终点施工时应禁止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禁止夜间施工;此外道路施工过程中应积极与古庄取得沟通,禁止在夜间及学校考试期间施工。 (4)交通噪声影响结论 根据道路噪声预测结果,项目营运期产生的交通噪声将对沿线及附近的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凤岗村最近的建筑与项目红线距离大于80m,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与项目距离大于10m,运营中期昼间均可符合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但夜间均超标,超标量0.4~1.2dB(A)。 (三)生态环境 (1)生态景观影响分析 工程沿线及两侧评价范围内,未发现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及有其他重要或尚待特别保护的自然景观目标。总体看,该区域现状自然景观属于农村田园风光类型。本工程沿线地势平坦,设计路线坡度较小,不会形成明显的深挖或高填的路堑或路堤的不良景观。 (2)水土流失 经分区预测计算,项目工程占地总面积为21736.71m2,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44t/a。施工结束后,通过绿化和复耕,地表植被得以恢复,土壤侵蚀强度会恢复原先的水平,水土流失的影响会逐渐消除。 (3)植被影响 施工期沿线路基的挖填和平整,对沿线现状植被将造成根本性的直接铲除和破坏,以及永久性的资源立地占用。另外,营运期交通噪声及汽车尾气排放也会对沿线两侧耕地生态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就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施工期所铲除和破坏的植被,都是广播杂生灌草及广泛栽培的人工植被,通过项目建成后进行生态绿化建设,对所造成的植被损失进行生态补偿后,对沿线区域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生态多样性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四)水环境和固废环境 (1)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区主要的水系为道路西侧的东溪。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影响 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50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为4.5t。施工人员分散租住在沿线村庄村民住宅,生活污水分散纳入各村庄既有污水系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3)施工废水影响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会产生少量的含油污水,主要含SS及石油类。这部分废水主要产生在施工营地,通过设置临时隔油池,再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营运期路面初期雨水径流影响 项目车行道路面采用水泥砼路面,对初期径流的净化功效一般,但是由于路幅较小,路面初期雨水浓度含污量不会太高;雨水管顺着坡度汇入沿途各主干道雨水主管,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影响。 (5)固废影响结论 项目施工人员食宿分散租用沿线村民住宅,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施工挖方中不能利用的开挖杂草、水塘淤泥等弃渣量为656m3,应收集后及时外运;项目挖方量小于填方量,除综合利用本项目及区域内的挖方外,还需要从外界合法取土场购置土方,项目在道路中段设置一临时堆土场及中转料场,待施工结束后,在临时用地覆上表土,进行原有土地功能恢复。 营运期通过在人行道上设置垃圾收集箱,并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减少行人随意丢弃垃圾行为,并及时清运,则项目营运期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五)环境风险和社会稳定 施工期环境风险在于大量挖填方破坏了原有地质平衡,引起土地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边坡和路基的不稳定性,同时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容易诱发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严格落实水保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计划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营运期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车辆通行,若发生危险品泄漏、爆炸或燃烧,必将影响周边农田水塘、土壤及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甚至污染物可能透过土壤污染地下水。其发生概率很小,但要求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做好风险应急预案。 道路建设可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规划政策和方针,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从环境角度分析,工程选址基本合理,在切实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工程建设基本可行。 四、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①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②临时施工道路尽可能避开居民区,避免施工道路扬尘对居民区的影响;③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防止扬尘,减少粉尘污染;④施工车辆、机械的尾气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⑤对临时施工场地边界应修建围墙(临时性)封闭施工,采取临时的围挡等措施,围挡高度不宜小于3m,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扬尘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①严格管理道路行使车辆,汽车尾气达标排放,未达标的限期治理;②要求运载容易产生扬尘物品的车辆,必须对其运载货物进行覆盖保护;③路面及时保洁、清扫、洒水,减少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扬尘;④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种植能有效吸收CO、NO2等污染气体的树木,提高空气质量。 2、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①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②合理设置施工营地和安排施工时间;③施工场地场界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④主要运输道路应尽可能远离村镇、居民区等敏感点;⑤在起点和终点施工时,高噪音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在靠近居民点处的道路施工,应采取临时的围挡等隔声措施。 运营期:①加强交通疏导与管理,保持道路畅通;②加强路面维护保养,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平稳性;③严格管理和控制车辆鸣笛等,并在声敏感点设置禁鸣喇叭等标志牌。 3、水环境影响措施 施工期:①开挖尽量雨水期,对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多余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遮盖,建筑材料采用仓库堆存;②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施工机械、汽车等冲洗和保养,同时要防止油料的泄漏,避免对周围水体造成影响;③在施工场地设置简单隔油和混凝沉淀池,砂石料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清水回用,施工物料堆场、预制场废水设置隔油隔渣沉砂池,处理后的水可以利用于运输路线洒水或再回用; 运营期:①加强对道路货物运输的管理;②各种市政管线的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时进行,确保道路运营后,冲刷路面的雨水能够进入雨水管道;③定期检查道路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①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应分类堆放;严禁随地倾倒建筑废土;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可随意堆放,在施工场地应设置分类垃圾箱,分类收集,并应及时清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 运营期:①应在各条道路两侧设置分类垃圾箱,以便分类收集过往行人的生活垃圾;②加强对道路的管理,定时对路面进行保洁、养护,清理过往车辆遗弃的各种固体废物。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①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工程周边现状植物资源及植被生态、以及农田耕地的破坏或影响,严格禁止红线外砍伐绿化林木,以及施工场地和临时工棚等于沿线周边农田的设置;②应根据设计修建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项目:边坡防护、排水系统和绿化;③增加沉沙池及溢水沟工程;④应修建围墙(临时性)封闭施工,将水土流失尽量控制在项目区内进行防治。 营运期:及时恢复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道路控制绿化带,对防护工程和绿化工程进行养护。绿化应优先选择对汽车尾气NOx等污染物有较强的抗性,并对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有一定的吸附、净化作用的植物种。 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 设置临时便道,方便沿线居民出行;②事先征得交警部门的批准,采取他们对交通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运营期:设置防护栏、警示标志,以提醒驾驶员降低车速,减少交通事故。 五、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同安区凤祥01-4、01-5地块市政道路的建设是同安旧城中心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实施建设有利于完善同安区道路路网结构,有着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相容;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接受调查的公众对项目建设皆持支持态度;施工期扬尘、噪声、植被破坏,及营运期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将对区域环境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其影响将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