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青海省交通厅委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对“国家高速北京至拉萨线(G6)共和至茶卡段公路”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事项向公众公告如下: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建设项目名称:国家高速北京至拉萨线(G6)共和至茶卡段段公路 建设项目概要:路线K37+000位于共和县东北侧4.1km处的德吉滩,在官藏村(东乡卡村五社)北侧通过后上跨151至共和公路在尕寺搬迁村北侧通过,在共和县城北侧台地通过后在恰卜恰至切吉公路右侧平坦草滩布设,自隆乾河逐渐向北偏移,在南山冲积平原上布设,在K81+800处经英德尔乡后(北侧通过),前行至K120+500处在切吉乡北侧17.5km处通过,经然去乎村后在哇玉香卡四村南侧通过后到达大水桥西南10km处左幅路线接于国道109线K2225+300处,而后路线沿国道109线向西北前行,右幅路线则在此处跨越国道109线后在老路右侧平行布设,至K190+000处两幅路线合并后向北偏移,在北侧绕过茶卡镇后分别下穿茶察公路和盐厂铁路,于K201+000处与国道109线K2261+170处相接,路线全长164.0km。 本项目在恰卜恰镇过境段(K37+000~K43+000)及茶卡镇镇过境段(K190+000~K201+000)采用整体式路基。采其他路段采用分离式路基。 本项目全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设桥梁设共设大桥3143.44m/10座,中桥980.96m/12座, 小桥360m/18座,涵洞218道;互通立交3处;分离式立交2处,平面交叉9处;通道47道,天桥11座。收费站4处,服务区2处。 本工程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通车,总工期36个月,投资337858.2214万元。 二、项目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项目建设单位的名称:青海交通厅 地址:西宁市五四大街72号 邮编:810008 电话:0971-6155573 联系人:张海庆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 邮编:100013 电话:010-58278835 电子信箱:ddyp@163.com 联系人:张前进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办理环评委托手续 2、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评价合同 3、落实评价人员、调研、资料、踏勘现场 4、环境现状监测、工程分析、模式计算 5、根据工作特征、环境特征和环保法规编制报告书,提出环保对策与建议,给出结论 6、召开专家会对报告进行评审 7、根据评审意见、报告书修改补充后,由建设单位上报环保管理部门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采用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2、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3、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内容: ⑴ 对修建该公路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要求和建议; ⑵ 该公路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发展,请做出预测; ⑶ 该公路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本单位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住房、商业、医疗、教育、娱乐等; ⑷ 修建该公路后,城市(区、乡)和土地规划方案将有所变化,请做出规划预测,并请对国土增值进行预测; ⑸ 修建该公路对沿线民众生活质量有什么影响; ⑹ 修建该公路对湿地景观有何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⑺ 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1、在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调查中,直接向环境影响评价调查人员口头陈述自己的意见; 2、在问卷调查表中,或以书面的形式向环境影响评价调查人员陈述自己的意见; 3、以书面的形式向建设单位陈述自己的意见,并转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4、以书面的形式向当地政府陈述自己的意见,并转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5、在公众参与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上陈述自己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