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5780|回复: 22
收起左侧

[案例分析] 2010年环评案例讲义第二十六集到第三十二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十六讲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一地三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 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 早期介入的原则;
• 整体性的原则;
• 公众参与原则;
• 一致性原则;
• 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征求意见稿)规划评价原则

    • 早期介入
为使规划在编制和决策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满足环境目标的要求,评价应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尽早介入,并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始终。
• 一致性
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一致。
• 整体性
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
• 层次性
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层级和属性(综合性规划、指导性规划、专项规划),依据不同层次和属性规划的决策需求,提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规划分析
规划分析应包括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通过规划分析,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对规划内容进行分析和初步评估,从多个规划方案中初步筛选出备选的规划方案,作为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的对象,并结合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给出可能导致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发生变化的不同的预测情景。

2、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调查与评价,掌握评价范围内主要资源的利用状况,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辨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按照一致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与环境要素,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判断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并根据环境目标,结合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以及确定的评价重点,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系统分析规划实施对资源、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量化预测规划方案对确定的评价重点内容(受规划影响大、范围广的资源、环境要素)和对各项具体评价指标的影响,给出规划实施对评价区域的整体影响及其影响叠加后的综合环境效应,重点评价规划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达标与生态功能维系的综合性影响。
综合分析规划实施前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影响预测结果,评价规划实施给区域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针对规划基础条件、具体方案两方面不确定性分析给出的不同发展情景,进行同等深度的影响预测与评价,为提出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和优化调整建议提供支撑。

5、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环境影响识别后建立的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综合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依据的影响预测和分析、评价的结果,分别论述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规划要素的环境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动态判定不同规划时段、不同发展情景规划实施有无重大资源或环境制约因素,详细说明制约的程度、范围、方式等,进而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和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

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是对规划方案中配套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评估后,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而提出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规划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的原则:
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1)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2)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化。(3)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响。(4)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5)重建措施。对于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
征求意见稿中:
减缓对策和措施包括影响预防、影响最小化及对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修复补救等三方面的内容:
1)预防对策和措施可从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设定环境准入条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
2)最小化对策和措施可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污染控制设施建设方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等等方面提出。
3)修复补救措施主要包括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环境治理等措施。

7、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对于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在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拟定跟踪评价方案,对跟踪评价的具体内容提出要求,以指导跟踪评价的实施。
第二十七讲
三、《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463-2009)
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传统的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于局限于建设项目层次,因此也暴露了许多缺陷。建设项目处于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所以环评只能对具体煤矿项目进行环境方面认可或否决,并不能影响前期矿区总体规划的布局和决策,也不能指导政策或规划的发展方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的范围局限于单个煤矿项目,无法解决矿区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间接影响、诱发影响、累积影响等,也难以全面考虑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煤炭资源的开发是基础能源产业开发,必然带动产业链下游的电力、煤化工、以及矿区配套设施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而且一个矿区内可能相继开发多个煤矿和配套项目,因此,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往往是整个区域开发的综合影响。解决这些缺陷的根本途径就是将环境影响评价由建设项目层次延伸到矿区总体规划层次,即开展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决策源头控制或减轻环境污染和损害,合理安排煤炭生产力的布局和开采顺序,使煤炭开采能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有序、和谐的发展。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分为指导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指导性规划包括国家制定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大型煤炭基地规划等三类,专项规划即为大型煤炭基地内的矿区总体规划,这些规划在不同层次上指导和规范各大型煤炭基地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
   《环评法》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应属于煤炭资源开发专项规划。
根据规定,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作为能源和自然资源开发指导性规划,属于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范围,而煤炭矿区总体规划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属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范围,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3.1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如下:
1)概述与分析矿区总体规划的内容
2) 分析评价拟议矿区总体规划方案与相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与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规划、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3) 分析、评价矿区总体规划实施所依托的环境条件(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识别区域敏感环境问题以及制约矿区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敏感因素。对已开发的矿区进行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4) 预测拟议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积累影响。
5) 分析评价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对矿区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
6)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7)对矿区总体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综合论证,提出环境合理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8)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9)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后环境监测、跟踪评价计划。
3.2环评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收集各种资料(法律、法规、政策等)初步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问题初步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进行环境影响初步识别,筛选重点评价要素,确定评价范围,进行工作安排,编写大纲或实施方案)

正式工作阶段:
    完成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等工作,对规划矿区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进行规划方案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目
标和评价指标。

    按照环境主题对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与评价,提出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分析总结社会公众意见及建议,编写各专题报告。

    汇总各专题评价结论,综合分析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提出不良环境影响预防和减缓对策和措施,筛选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和替代方案,提出规划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跟踪评价:
    对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评价检验,并及时将评价结果与结论反馈至规划主管或执行部门。
第二十八讲
3.3规划分析
1、规划概述
    阐述矿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矿区位置及范围、规划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煤炭开发方案等。

2、规划内容分析
    主要包括:矿区位置和范围;矿区煤炭资源赋存和开采条件及目前煤炭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矿区井田(矿田)划分方案,矿井(露天矿)建设规模和建设顺序;矿区煤炭洗选、加工及煤炭转化项目建设规划;
坑口发电厂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建设规划;矿区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矿区规划地面总布置;矿区地面运输规划;矿区供水、供电、供热规划;矿区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总投资及技术经济分析;

3、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矿区总体规划目标与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分析;与相关矿产资源规划符合性分析;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相容性分析;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等。

4、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应针对规划矿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矿区煤炭开采、产业结构配置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原则,有重点地进行调查。当规划矿区附近存在重要的环境敏感区时,调查范围应扩大至规划矿区以外的一定范围,调查内容应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
  调查方法:可采用资料收集法、现场调查法、现状监测法、卫星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等。

5、现状分析与评价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规划矿区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规划矿区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当前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环境敏感区分析。识别规划矿区范围内及周边特殊生境、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特殊人文和自然景观等生态敏感点,确定评价范围内可能受规划实施影响、反应敏感的地域及环境脆弱地带。
    规划实施主要环境制约因素识别,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并且可能接近、达到或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通过以往历史资料及现状调查结果,进行矿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和环境发展趋势分析。根据矿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环境问题、生态压力的关系分析,评价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对规划的实施和评价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6、环境影响识别

6.1 识别内容
  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包括矿区现状环境制约因子的识别和对供选择的矿区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社会、经济影响识别,辨识可能受重大影响的各种因子,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清单。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应贯穿整个规划的生命周期,识别规划在整个有效期间及矿区资源枯竭闭矿期的环境影响。

6.2识别方法
  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专业判断法、GIS支持下的叠图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系统流图法等。

6.3 确定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矿区总体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内容及时间跨度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要根据矿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拟定符合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并在评价工作中进行调整、补充、完善。环境目标

    针对矿区总体规划可能涉及的重大环境问题、敏感环境因素和主要制约因素,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规划的环境目标。
7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预测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后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7.1 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内容
    对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后产生的污染影响和非污染生态影响进行预测,包括规划实施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积累环境影响以及可预见的诱发环境影响。应重点关注规划实施对矿区及其周围特殊生境、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特殊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以及规划方案影响下的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主要预测内容包括:
a) 矿区煤炭开采地表沉陷(露天矿挖损、外排土场占压)对土地、农业生产及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
b) 矿区煤炭开采、相关产业开发及矿区配套设施建设可能造成的区域水资源影响和破坏。
c) 矿区规划实施导致“三废”排放量的增加可能造成的对区域大气、水体、固废及噪声等环境质量的影响及环境功能区划的变化趋势。
d) 矿区开发所造成的土地、生物资源破坏、水资源破坏、移民搬迁及环境污染等导致的区域社会影响及经济损失。
e) 矿区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煤炭资源开发在时间、空间上的积累环境影响。
f) 由于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可能带动的可预见的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煤炭就地转化、运输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间接及诱发环境影响。

7.2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分析与评价内容
    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规划实施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对矿区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与评价。
分析与评价方法
    分析与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加权比较法、专业判断法、层次分析法、趋势外推法、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法、环境承载力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

7.3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估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是确定合理的矿区开发强度,制订矿区总体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根据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环境影响特点,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矿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b) 生态承载力分析
c)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d) 大气、地表水环境容量分析
d)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8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1 基本原则
  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破坏减缓与修复、重建措施。在拟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
    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
    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响。
    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
    重建措施,对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

8.2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主要包括:
1) 矿区煤炭开采沉陷(露天矿挖损与占压)土地的生态影响减缓、修复与重建措施及补偿机制。

2) 矿区煤炭开采区域地下水资源破坏减缓与保护措施。

3) 矿井水(露天矿疏干水)重复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和瓦斯综合利用措施。

4) 矿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与补偿机制。

5) 矿区“三废”排放污染防治措施、消减替代方案等。

9 矿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1) 从生产技术与产品指标、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生态破坏与污染控制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以及矿区环境管理等五个方面,根据煤炭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矿区总体规划清洁生产分析,提出矿区清洁生产产业准入条件。

2) 运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法则,以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煤炭矿区经济模式为目的,分析并提出矿区循环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第二十九讲
其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陆上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
    按照环评法的要求,作为能源规划的一部分,油(气)田开发规划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具体包括:规划概况(规划背景、内容和目标,规划实施进度、计划及方案等);环境影响识别(影响主体和受体、影响程度、大小和范围等;影响识别方法);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时段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环境和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和方法,一般自然、社会和经济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现状及回顾性评价,生态现状及回顾性评价,资源状况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分析(内容与方法)、环境风险评价(源项分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布局合理性分析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论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及资源消耗控制分析;规划符合性与协调性分析;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可行性综合论证及规划调整的建议;困难与不确定性分析;监测与跟踪评价。

2、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分析(规划概述;规划协调性分析);现状分析与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回顾性分析;主要环境因子现状分析与评价;区域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评价;主要行业资源环境效率评价);环境影响识别(影响识别内容、影响识别重点、影响识别方法);资源利用与环境容量分析(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容量分析;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分析;能源利用分析;生态承载力分析);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的环境影响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环境影响分析、近期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风险分析)、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和合理性、城市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城市发展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的合理性、规划近期建设内容的环境合理性、规划环境合理性评价结论);规划调整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规划调整建议、对其它相关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议、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公众参与;评价技术方案的编写要求、环境影响文件的编制要求、环境影响篇章的编写要求。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1 规划分析

3.1.1 规划概述
    简要介绍规划编制背景及主要内容,说明各类用地可供给量、需求量并分析其供需形势;对各供选方案中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对比,构建其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分区图,图件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的相关要求一致。

3.1.2 规划协调性分析
3.1.2.1 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
3.1.2.2 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土保持规划、林业发展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森林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区划的协调性。
3.1.2.3 规划协调性分析应遵循以下原则:
a)低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满足高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资源开发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c) 规划协调性分析应从规划目标、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开发时序等方面入手。

3.1.3 规划方案初步筛选
    初步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对各供选方案进行筛选,找出符合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3.1.4 规划不确定性分析
a)从能够预测、评价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规划方案中需要具备但没有具备、应该明确但没有明确的内容,明确规划产业结构、规模、布局及时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
b)针对规划不确定性分析结果,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设置不同情景,用以预测、分析和评价不同情景下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可达性及其环境影响。

3.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
a)分析规划区土壤类型分布特征,说明其污染物背景值及污染程度等情况。
b)选取有毒化学物质(如残留农药、POPs 物质)、重金属(镉、汞、铬、铅、铜、锌)、非金属毒物(如砷、氟等)等污染因子,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c)说明不同土地分区的主要土壤污染源,分析土地污染问题与土地利用方式、布局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水环境质量
a)说明规划区饮用水源地的分布情况及其环境保护要求,附饮用水源地分布图。
b)评价规划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超、达标状况,附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c)分析规划区用水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水体环境质量等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总结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质量
a)评价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超、达标状况。
b)分析规划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空气质量等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总结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大气环境问题。
第三十讲
3.3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明确各类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分布情况,评价其能否满足维系区域生态功能的要求,给出生态功能区划图。


3.4 环境影响识别与环境目标、指标体系确定

3.4.1 环境影响识别

3.4.1.1 环境影响识别应包括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时间跨度和影响性质识别等方面,不仅要识别直接的、短期的、可逆的影响,还应识别间接的、累积的、永久的影响。

3.4.1.2 环境影响识别重点内容包括:规划目标和方针对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及环境质量整体状态的影响;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重要用地类型及重点开发区域的规模与布局调整,对区域主导生态功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环境质量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直接、间接影响及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保护等重大工程,对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及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等。

3.4.1.3 环境影响识别可选择使用核查表法、矩阵法、叠图法、系统流图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3.4.2 环境目标

3.4.2.1 保护各类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完整性,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3.4.2.2 控制土壤、水和大气环境污染,维持环境质量不降低。

3.4.2.3 土地利用方式能够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4.2.4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维持高质量食品和其他产品的有效生产力。
4.林业规划
  对于指导性的林业专项规划,编写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对于非指导性的林业专项规划,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4.1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基本原则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破坏减缓与修复、重建措施。在拟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下列优先顺序:
a)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
b)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c)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响。
d)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
e)重建措施,对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主要包括:
a)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b)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c)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d)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濒危物种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拟议规划的结论性意见与建议
   通过上述各项工作,应对拟议规划方案提出结论性评价意见或建议。
a)采纳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
b)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
c)放弃环境不可行的规划方案。

4.2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及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措施三个方面。
1)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应重点分析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如水资源分配方案、土地资源使用方案、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等,论证规划各项内容顺利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条件,预测规划方案可能发生的变化、调整情况。
2) 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从能够预测、评价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规划方案中需要具备但没有具备、应该明确但没有明确的内容,明确规划产业结构、规模、布局及时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
3) 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措施:针对规划基础条件、具体方案两方面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经筛选后进行排列组合,设置针对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不同情景,用以预测、分析和评价不同情景下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可达性及其环境影响。

4.3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对于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在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拟定跟踪评价方案,对跟踪评价的具体内容提出要求,以指导跟踪评价的实施。
  提出减缓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改进意见以及规划方案调整、修改直至终止规划实施的建议。
一般包括:
a) 对规划实施后已经或正在造成的环境影响的监控要求,明确需要进行监控的资源、环境要素及其具体的评价指标,提出回顾性评价的具体内容。
b)对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具体要求,明确评价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路线。
c) 公众对规划实施区域生态环境的意见和对策建议的调查方案。
d)跟踪评价结论应包含的具体内容,明确结论中应有环境目标的落实情况。
第三十一讲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案例分析

一、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法规。

二、基本要求
    工程必须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工程经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运行。
    一般应在自生产试运行之日起的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工程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生产试运行3个月仍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可申请延期验收,但生产试运行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工程环保验收应具备的文件
1)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文件;
2)各类污染物环境监测报告;
3)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设计变更文件;
4)污染治理单元性能试验报告;
5)试运行期间连续监测报告;
6)完整的启动试运行、生产试运行记录等。
6工程环境保护验收时要求工程项目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了项目可研、批复及设计文件中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工艺方法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设施,包括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措施要求和条件。
2)达到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规定应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排放、敏感区保护、总量控制等要求,以及生态保护的有关要求。
3)符合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针对建设项目提出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
4)严格执行了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的敏感区政策。
5)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6)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HJ 552-20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
2010-01-06        2010-04-01
2        HJ 464-200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
2009-03-25        2009-07-01
3        HJ 436-200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港口
2008-06-13        2008-08-01
4        HJ/T 408-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造纸工业
2007-12-21        2008-04-01
5        HJ/T 407-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汽车制造
2007-12-21        2008-04-01
6        HJ/T 406-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乙烯工程
2007-12-21        2008-04-01
7        HJ/T 405-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石油炼制
2007-12-21        2008-04-01
8        HJ/T 404-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2007-12-21        2008-04-01
9        HJ/T 403-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
2007-12-21        2007-12-21
10        HJ/T 394-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
2007-12-05        2008-02-01
11        HJ/T 256-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泥制造
2006-03-09        2006-05-01
12        HJ/T 255-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
2006-03-09        2006-05-01
13        HJ/T 254-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电解铝
2006-03-09        2006-05-01
四、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4.1验收调查标准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选定适当的验收调查标准。通常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确定的评价标准为验收调查执行标准;同时也可根据不同调查因子及其行业标准,确定相应的参考指标。原则上应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其中对已经修订新颁布的环境标准则应该提出验收后按照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

4.2 验收调查方法
  在现阶段,一般都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调查,同时也鼓励针对一些影响较大的特殊项目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如遥感技术等。

4.3验收调查重点
  验收调查的重点是公路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噪声环境影响和水环境影响,分析已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

4.4分类管理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路建设项目, 应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路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验收调查的公路建设项目原则上按实际交通量进行调查,注明实际交通量,未达到设计交通量的75%时,应对中期预测交通量进行校核,并按校核中的中期预测交通量对环保设施进行复核。

4.5验收调查时段和范围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过程,验收调查时段一般分为设计期、施工期、试运营期三个时段。
  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它环境影响时,根据工程实际的变动情况以及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

4.6验收准备阶段技术要求
(1)       资料收集
  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文件
  工程资料及审批文件
(2)  现场踏勘
  通过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及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进行实地核查,结合调查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验收调查和监测方案。

4.7验收调查技术要求:
(1)       工程调查:工程建设过程调查,工程概况调查,工程核查,交通量及环保设施等。
(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回顾
(3)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4)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5)       声环境影响调查
(6)       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7)       水环境影响调查
(8)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9)       公众意见调查
(10)   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控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11)   调查结论与建议

4.8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
(1)       环境保护设施检查
(2)       环境保护措施检查
第三十二讲
4.9主要生态调查指标
  a)永久占地:包括占地类型、占地面积,重点是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数量等;  
  b)临时占地:包括便道、站场、施工营地等的数量、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等;
  c)取、弃土场:包括取、弃土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土石方数量、与公路的距离、采取的恢复措施及恢复效果;
  d)固体废物的类型、数量、去向及处置方式;
  e)工程防护和水土流失:包括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所采取的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及实施效果、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面积的治理率等;
  f)绿化工程:包括绿化方案、绿化面积、绿化投资、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重点区域(包括互通立交、边坡、取、弃土场、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处等)景观绿化、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率等;
  g)河流水系、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系统: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的河流水系、水利设施及农业灌溉系统的分布状况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改沟改河工程的数量、投资等;
  h) 其他生态指标:每公里平均土石方量、公路工程特有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4.10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自然环境概况
  (1)调查公路所在区域内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包括区域气象气候因素、 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性质、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历史演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等。
  (2)调查公路所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历史和现状情况等,并应对不良地质状况做出必要说明。

4.11一般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1)根据工程建设前后影响区域内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工程采取的保护措施,分析工程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2)结合公路绿化工程及重点区域景观绿化情况,分析公路用地范围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3)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遗产地、地质剖面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并提供工程与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必要时提供图片辅助说明调查分析结果。
  (4) 分析公路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站场、便道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5) 公路工程建设及运营造成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变化时,应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减免、补偿措施的落实情况,分析对水生生物生存的影响。
  (6) 分析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敏感区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4.12农业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1)说明工程占地的情况,包括占地类型、占地面积、位置、采取的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分析公路占地对沿线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减少占地措施,分析工程采取工程、植物、节约用地、保护和管理措施后,对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调查工程对项目影响区域内河流、水利设施的影响。

4.13水土流失影响调查与分析
  (1)说明工程土石方量调运情况,占地位置、原土地类型、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采取的护坡、排水、防洪、绿化工程等。
  (2)分析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后,公路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的影响。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前水土流失原始状况,对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弃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造成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流失总量及危害的情况进行分析。  
  (3) 调查公路主体工程及临时工程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防护效果;调查公路用地范围内滑坡、崩塌、沉陷、软土路基等不良地质路段的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4.14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
  (1)  主要从自然生态影响、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农业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影响等方面分析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指标包括生物量、特殊生境条件、珍稀濒危物种的增减量、景观效果、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面积的治理率等;评述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保护、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达性、预期的可恢复程度等。
  (2)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补救措施和建议,有针对性地避免或减缓项目建设所造成的实际生态环境影响。
  (3)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的影响,调查相应环保设计落实情况及效果,验收其影响程度及范围。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未预测的影响,应按环境影响后评估方法评估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及要求。
五、声环境影响调查
5.1  设计期和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
  5.1.1  通过核查文件资料方法,了解公路设计期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
  5.1.2  通过核查文件资料和公众意见调查的方法,了解公路施工期主体工程、施工营地、站场、施工便道对附近居民点声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5.2   试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5.2.1  试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评价范围一致。
  5.2.2  调查对象为公路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内的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影响保护目标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时间之前已经存在的声环境敏感点或已经规划并获立项批复的尚未建设的环境敏感点。一般以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院等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其他声环境敏感点为一般调查对象。
  5.2.3  调查内容
  a)调查目前公路沿线 200m 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给出相关的市镇、村庄、学校、医院、敬老院、疗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与公路相对位置关系、名称、桩号、距公路中心线距离、建筑物地面与路面的高差、房屋的数量、楼层、朝向、居民户数及常驻人口数等。
  b)列表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声环境敏感点和现状公路沿线 200 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

5.3  现状监测
  5.3.1  监测布点原则
  5.3.1.1  对公路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现状监测。声环境敏感点监测布点原则如下:
  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点而试运营期未采取措施的敏感点,监测比率不少于50%。  
  b)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进行跟踪监测的敏感点;
  c)  选择不同路段交通量差别、距离公路中心线 100米以内的有代表性的居民集中住宅区和120米以内的学校、医院、疗养院及敬老院等。
  5.3.1.2  试运营期已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点需逐点进行降噪效果监测。
  5.3.1.3  敏感点为楼房的,宜在1、3、5、9等楼层布设不同的监测点。
  5.3.1.4  为了解公路交通噪声的时间分布以及24小时车辆类型结构和车流量的变化情况,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 24 小时连续监测。
  5.3.2   声环境敏感点监测
  5.3.2.1  监测方法:按照 GB3096 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监测同时记录车流量,按大、中、小型车分类统计。
  5.3.2.2  监测频次:监测 2 天,昼间监测2 次,夜间监测 2 次(22:00至24:00和24:00到6:00),每次监测 20 分钟。
  5.3.3   交通噪声 24 小时连续监测
  5.3.3.1  监测方法: 按照 GB3096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监测同时记录车流量, 按大、中、小型车分类统计。
  5.3.3.2  监测频次:24 小时连续监测,监测 1 天。
  5.3.4   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
  5.3.4.1  断面选取原则:在公路线路平直,与弯段、桥梁距离大于 200 米,纵坡坡度小于1%,运营车辆能够正常行驶,公路两侧开阔无屏障,监测点与高速公路的高差较小的地段。
  5.3.4.2  断面布点:当公路车道数≤4时,距离公路中心线 20 米、40 米、60 米、80 米和120 米分别设置监测点位;当公路车道数>4时,距离公路中心线 40 米、60 米、80 米、120 米和 200 米分别设置监测点位。
  5.3.4.3  监测方法: 按照 GB/T14623(课件中删除这个标准,用GB3096替换)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监测同时记录车流量(按大、中、小型车分类统计) 。
  5.3.4.4  监测频次:监测 2 天,昼间监测2 次,夜间监测 2 次,每次监测 20 分钟。 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
监测点位选择:
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监测可选择在距离道路声屏障后方中间被保护敏感点前1米进行,同时选择无屏障开阔地带且与声屏障后方监测点等距离处为对照点同步测试。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可在声屏障后10米、20米、30-60米各设一个点,另外在无屏障开阔地带距离路肩10米、20米、30-60米各设一个对照点。对照点与声屏障后测点之间距离应大于100米。

5.4   措施有效性分析及补救措施建议
  5.4.1  根据现状噪声的监测结果和交通量,验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噪声的预测结果,评价各敏感点昼、夜噪声超标、达标情况。
  5.4.2  比较各主要声环境敏感点环评时噪声预测结果与现状监测结果,分析声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其变化原因。
  5.4.3  根据 24 小时连续监测结果,给出公路的噪声与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4.4  根据衰减断面的监测结果,给出当前车流量状况下交通噪声的达标距离。
  5.4.5  根据监测结果,明确给出声环境保护措施的降噪效果。分析、评估声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声环境敏感点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5.4.6  分析论述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在对措施有效性分析基础上,提出声环境保护补救措施。
发表于 2010-4-1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10-4-1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2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好好准备
发表于 2010-4-1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nspdszhyh658


    楼主辛苦,谢谢共享
发表于 2010-4-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只有一个词,太感谢了。
发表于 2010-4-1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环球的课件全部都出来了吗?
我怎么觉得讲义全是书上的内容呢?
希望有机会能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哦!
发表于 2010-4-17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得下功夫呀
发表于 2010-4-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
发表于 2010-5-5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
发表于 2010-6-27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2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顶对不起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讲座不次于生态案例33题,而且免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8 15:36 , Processed in 0.0813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