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419|回复: 0
收起左侧

[环评公示] 《L49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9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49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L49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文)的规定,对“L49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进行第二次网上公示。
(一)项目名称及概要
1 项目名称
L49路道路及配套工程
2 项目概要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礼嘉组团位于中梁山东部片区。大竹林-礼嘉组团是《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确定的重要组团之一。礼嘉国际商贸中心区位于该组团西北区域,紧邻嘉陵江,该片区规划生态总部区、商贸核心区、高品质生态居住区三大功能片区,是北部新区现代都市区的重要风貌展示区。随着礼嘉-大竹林组团大力的开发,国际商贸中心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得以体现,其开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为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土地利用,创造土地增值效益,迫切需要完善该区域的道路建设,增强组团内外的交通联系。
L49路道路工程位于礼嘉商贸区渝合高速公路东侧,黄桷坪立交东侧,金通大道北侧,全长2323.671m,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2车道。起点接L10路西线规划交叉口,全线与L67路、L48路、L66路、L2路西段及白云路相交形成平面交口,终点处顺接L55路与L54路形成平交十字路口。本工程在桩号K0+358.5~K0+403.5下穿金渝大道,地通道长45m,路幅宽14m,双向两车道,与金渝大道无匝道相通。L49路全线设计车速40km/h。
本工程挖方量约308917m,填方量约209721m3,弃方量约99196m,送张家沟渣场处理。道路及边坡永久占地约50000m2,临时占地约4900m2。
本工程总工期为24个月,计划2014年12月开工建设,2016年12月竣工。《L49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由重庆纵横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完成。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1 施工期
1) 社会环境影响
本工程周边区域内现有金渝大道、礼白大道均已通车,施工车辆的进出对现有道路交通系统构成一定影响,对市民的出行造成一些不便。
2) 生态环境
(1) 占用土地
L49路道路及边坡永久占地约50000m2,主要占地类型为其他用地、旱地、灌木林和荒草地等。施工场地、施工营地、表土堆场临时占用土地面积为4900m2,临时占地在施工时,由于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使作业区周围的植被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影响是短期、可恢复的,施工结束后实施植被恢复。
(2) 水土流失
本工程挖方共计308917m,填方共计209721m,弃方共计99196m。填方、挖方使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从而使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地表裸露后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挖方地段,开挖和扰动等都会产生新的创伤面,经雨水淋蚀和水力侵蚀作用将导致水土流失;同时填方路段会因土石方的填筑和弃土也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3) 下穿道工程
本工程下穿道长45m,施工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弃方,如不妥善处置,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开挖产生的泥沙可随施工现场排水或雨水进入下水道,导致市政排水管网中泥沙含量增加,严重时造成下水道淤塞,影响城市排水管网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雨季排水不畅。
3) 废气
施工期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及汽车排出含CO、NOx废气。土石方开挖、出土装卸、汽车运输、建材堆放等产生扬尘,可使近地面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升高,达1.5mg/m3~30mg/m3,对环境空气产生局部的、短期的影响。
4) 废水
(1) 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水质比较简单,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在1500mg/L~2000mg/L;施工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SS,石油类浓度为12mg/L,SS为300mg/L。以上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循环使用。
(2)本工程施工期为24个月,施工人员每天需要排放一定数量的生活污水。
5) 声环境
施工期间使用的作业机械类型较多,有摊铺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声源5m处的声级范围为75 dB(A)~90 dB(A)。因此,这些间歇性非稳态噪声源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6) 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废弃土石方送张家沟渣场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垃圾处理场处理。
2 运营期
1) 社会环境
道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呈正影响,如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有利促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和对当地自然资源有效、合理利用等。
2) 生态环境
运营期间,随着绿化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完成,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破坏得到恢复,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得到控制。
3) 废气
工程投入使用后,交通量将会逐年提高,公路营运期污染主要由行驶的车辆产生,汽车排出含CO、NO2的尾气将会对公路沿线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 噪声
营运期交通噪声会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5) 废水
汽车路面滴油、轮胎摩擦微粒、尘埃等随路面雨水泾流进入水体。路面径流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被分散在整个沿线,通过道路所配备的完善雨水管网、管涵收集后,不会形成集中的径流污染源。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施工管理、封闭施工、洒水抑尘、绿化等措施。
(1) 施工场地、堆场采取的减缓措施
为防治施工场地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 施工工地要采用分段封闭施工方式,尽可能缩短工期,避免大风天气施工。
② 工地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1.8m的硬质密闭围挡;工地进出口道路应当硬化处理;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沉沙井,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工地;弃土等建筑垃圾即时清运,若48小时内不能清运,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
③ 施工现场、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拆迁建筑物过程中,采取喷水抑尘等有效降尘措施,若拆迁后3个月内土地暂时闲置,需进行覆盖、简易铺装或绿化。
④ 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完工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和平整场地;工程材料堆场进行覆盖及定期洒水,进入堆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
⑤ 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沥青烟散发,但在铺平之后采用水冷降温,沥青烟很快消失;同时在摊铺过程中注意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
(2) 运输建筑材料、土石方产生粉尘的减缓措施
本工程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的措施有:
① 城市道路上运输建筑渣土、砂石和垃圾等易撒漏物质必须使用密闭式汽车装载;建筑工地出口必须设置车辆冲洗设施以及专门人员对车辆进行冲洗和监管,保持密闭式运输装置完好和车容整洁,不得沿途飞扬、撒漏和带泥上路。
②土石方及水泥、砂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全部过程中时,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注意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散装水泥运输采用水泥槽罐车,避免洒落引起二次扬尘。
③合理安排内部调运路线,尽量选择调运线路短、远离敏感点的路线进行运输。
2) 声环境减缓措施
根据《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要求,本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施工单位必须按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工15日前向环保管理部门申报,说明其工程项目、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2) 尽量采用低噪声、振动小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3) 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及材料运输计划,运输车辆尽量避免在主干道和居民稠密区通行,避开行车高峰时间。
(4)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可能产生强噪声的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06:00~22:00),严格控制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运作。
(5) 施工机械噪声将对机械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人工作时间,或对操作者及有关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耳塞、头盔等。
(6) 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夜间连续施工作业时,施工单位必须在夜间施工前3日向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经核查符合审批条件核发《重庆市排放污染物临时许可证》,施工单位应当在连续施工作业前将《重庆市排放污染物临时许可证》存放施工现场备查,并公告周边居民。
3) 水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营地设旱厕,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由吸粪车定期外运至重庆鱼嘴(九曲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嘉陵江。
(2)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收集,废气土石方应及时清运。
(3) 合理安排施工期,施工区域四周设置截水沟,防止降雨冲刷泥土进入水体。
(4) 在施工场地附近放置密闭型废油桶,施工机械产生的滴漏废油经收集后储存于油桶中,当收集满后由专人送废油回收机构集中处理,禁止任何形式的废油进入水体。
(5) 施工场地及机械冲洗产生的含石油类及悬浮物废水应通过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6) 材料堆放场地设置截排水沟和临时沉沙池,废水经沉沙池沉淀后方可排放。综合施工场应设置围墙,避免筑路材料被雨水冲刷流失。
(7) 大风天气运输材料时应加蓬覆盖,水泥、石灰等粉状建筑材料应仓库存放或用油布覆盖,避免被雨水冲刷流入雨水管网和排水管涵,造成管道堵塞及水环境污染。
4) 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1) 加强对施工沿线施工场地的管理,尽可能减少植被破坏,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植被保护。
(2) 拟建工程人行道通过种树植草进行绿化。
(3)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严格按照道路施工规范进行排水设计和施工,做好工程完工后的生态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5)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 如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未发掘到的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文物保护单位,待文物发掘和清理完毕后才能恢复施工。
(2) 在施工期间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尽量避开敏感区域,从时间安排上要尽量避开上班高峰期,防止施工车辆造成交通堵塞。
上述施工期采取的各项保护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措施均为目前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成熟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工程施工期的各项环境影响。
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 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1)在道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多植树、种草。工程沿线的边坡整治工程中也应加强绿化。
(2)定期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
2)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本路面采用配沥青混凝土路面,加之设计上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路面纵坡,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噪声。
(2)加强绿化及维护,栽种行道树,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
(3)加强交通管理,综合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夜间运输城市建筑渣土,其运行线路、运行时段应事先向有关部门备案,严格按照规定时速行驶。
3) 水污染防治措施
(1)车辆装载有水泥、土方等易起尘的散货,必须加蓬覆盖后,才能上路行驶,防止撒落的材料经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行驶,防止道路散失货物造成水体的污染。
(2)定期检查、维护沿线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和排水工程设施(如截排水沟),出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3)如遇到大风、大雾等情况特别严重的情况,则应关闭相应的路段,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4)在工程起点、终点设置警示牌,提醒司机限制车速。
4) 生态保护措施
(1)应按绿化美化设计要求,完成绿化美化工作,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降低交通噪声和美化环境等目的。
(2)定期进行绿化养护。
(3)营运期应加强沿线植被管理,及时进行绿化植物的补种、修剪和维护,定期喷洒农药,减少病虫害,保证区域绿化植被的景观效果。
5)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结束、运行之前,完成各类通道的建设以及安全警示标志、智能交通信号灯、人行过道斑马线的设置。
(2)在公路运行期间应加强对各种设施的维护,对破损路面及时进行维修,保证其正常通行。
(3)道路维修清除的废渣等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清运,送指定地点填埋处理。
(4)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充分发挥高等级公路应有的功能,如遇到大雾、大风等不利气象天气的情况,应关闭相应的路段,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人员伤亡。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综上所述,L49路道路工程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重庆市总体规划,项目建成后,对北部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尽管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以及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工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L49路道路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进一步了解项目信息的方式
公众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查阅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方式一:登陆http://www.eiafans.com进行查阅;
方式二:直接到环评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渝中区双钢路1号)查阅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
方式三:直接到建设单位—重庆北部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查阅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意见范围:征求公众对L49路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次征求范围内。
公众范围:受L49路道路工程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或关心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主要事项:设计、施工和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公众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公众对拟建工程的态度等。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以书面形式向建设单位提交意见书;
致电至023-68484316(环评单位)反馈意见;
以网络形式(发送邮件至jianMei.A.Liu@cisdi.com.cn)向评价单位反馈意见。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14年1月29日~2014年2月1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6-1 03:56 , Processed in 0.0747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