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aronmsn 于 2014-11-18 17:43 编辑
秀山鑫和硅业有限公司 年产2万吨/年工业硅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秀山鑫和硅业有限公司 年产2万吨/年工业硅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file:///C:/DOCUME~1/CISDI~1.HB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目 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1) 项目名称:秀山鑫和硅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年工业硅建设项目 2) 项目性质:扩建 3) 项目类别:冶金机电 4) 建设地点:重庆市秀山县平凯街道矮坳村 5) 建设投资:总投资估算为60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6) 占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38亩 7) 建设周期:约12个月 8)定员:120人 9)工作制度:三班工作制,全年工作天数250天 1.2 建设规模及内容 1.2.1企业现状 企业位于秀山县平凯街道矮坳村,占地约38亩,现有1栋办公综合楼,1间主厂房,1间水泵房、1间供配电室,1套烟气除尘设施以及储备堆料场、木炭料场、石油焦料场、洗精煤料场等。生产实行3班制,定员60人,全年工作300d。 1.2.1.1现状规模 主要含有2座6300kVA矿热炉,年产3900t工业硅。 1.2.2.2 现状内容 1)主要设施设备情况详见下表1.2-1。 表1.2-1 主要内容组成表 序号 | | | | | |
|
|
| | 2座6300kVA矿热炉(炉膛直径Ф5800mm,炉壳高度3600m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套烟气除尘设施(包括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除尘风机等) | 包括1台旋风除尘器、1台布袋除尘器、2台除尘风机,拟更新除尘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项目主要依托的外部设施情况见表1.2-2。 表1.2-2 主要外部依托设施表 [td] 3)现有生产原辅料及资源能耗 现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辅助材料、能源消耗量见表1.2-3。 表1.2-3 现有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表 4)环境保护现状 (1)废气治理措施 主要废气污染源是矿热炉冶炼烟气,矿热炉冶炼过程和出硅过程中产生含尘、SO2、NO2的烟气,烟尘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烟气通过1套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净化处理后,通过除尘器顶排放。 (2)废水治理措施 主要废水为矿热炉循环冷却水、洗矿废水及生活污水。矿热炉循环冷却水为间接循环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洗矿废水通过二级沉淀池作用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直接排入金谷水。 (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固体废物主要有除尘系统收集的微硅粉、矿热炉冶炼渣、废耐火材料、洗料泥沙和生活垃圾。 除尘系统收集的微硅粉采用编织袋加密包装,并设专门的房间储存。微硅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可回收用做硅肥,或用于建材、化工等行业;矿热炉冶炼渣因含有大量的硅元素而可回收利用制作成保温材料;废耐火材料综合利用或用作筑路材料,洗料泥沙送秀山垃圾处置场处置。生活垃圾定期送秀山垃圾处置场处置。 5)污染物排放现状 现有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见下表。 表1.2-4 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6)存在的环保问题 (1)临时固体废物堆场未采取硬化、防渗措施。 (2)现有2座6300kVA矿热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生活污水由生化池统一收集后排放,未达到《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6-2012)废水直接排放标准限值。 (4)硅矿石堆场未设顶棚。 (5)除尘器设备老旧,且未设置独立烟囱。 7)“以新带老”措施 (1)硬化临时固体废物堆场,并加盖顶棚,做好相关防雨、防渗措施。 (2)淘汰两台6300kVA矿热炉,新建3台12500kVA矿热炉。 (3)厂区东北部新建生化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达《《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6-2012)废水直接排放标准后,直接排入金谷水,最终排入梅江河。 (4)硅矿石堆场加盖顶棚,防止灰水漫流。 (5)更新除尘器,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并设置独立40m高烟囱。 1.2.2拟建工程 1.2.2.1建设规模 项目拟淘汰现有2座6300kVA矿热炉及相关配套设施,在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综合办公楼、给排水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设3座12500kVA矿热炉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9500t工业硅。扩建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2座12500kVA矿热炉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3000t工业硅;二期建设1座12500kVA矿热炉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500t工业硅。 1.2.2.2建设内容 1)项目组成 项目主要内容组成见表1.2-5。 表1.2-5 项目主要内容组成表 序号 | | | | | |
|
| | | 2座12500kVA矿热炉(炉膛直径Ф5800mm,炉壳高度4800mm) | | | | | 1座12500kVA矿热炉(炉膛直径Ф5800mm,炉壳高度4800m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套烟气除尘设施(包括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除尘风机、排气筒等) | 一期拟更新原有1套烟气除尘设施,处理一期2座矿热炉产生的烟气,包括1台旋风除尘器、1台布袋除尘器、2台除尘风机、新建1座40m高排气筒;二期新建1套烟气除尘设施,处理二期1座矿热炉产生的烟气,包括1台旋风除尘器、1台布袋除尘器、1台除尘风机、1座40m高排气筒 | |
| 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池和沉淀池、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设施等) | 依托原有循环冷却水池1200m3和沉淀池2×18m3,新建1套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设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主要生产设施 拟建工程主要生产设施均为新建设备和设施,见表1.2-6。 表1.2-6 拟建工程主要生产设施 3)主要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 拟建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耗量见表1.2-7。 表1.2-7 拟建工程主要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表 1.3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3.1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1)工业硅的生产原理 工业硅电炉采取连续式操作法进行冶炼。在冶炼过程中,硅石中SiO2与石油焦等含C物质能生成化合物SiC。随着反应的进行,当SiO2把C消耗完后,如果体系中仍有剩余的SiO2,SiC与SiO2将反应生成工业硅。冶炼的主要反应式如下: SiO2+3C=SiC+2CO SiO2+2SiC=3Si+2CO 在硅冶炼中,应严格保持炉料中C与SiO2的分子比等于2,这样在冶炼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剩余的SiC和SiO2,可保证冶炼过程有高的硅产出率。如果碳与SiO2分子比大于2且小于3,冶炼过程就会有多余的SiC存在;如果碳与SiO2分子比等于3,冶炼过程就会没有多余的SiO2与SiC反应而获得硅,得到的都是SiC;如果碳与SiO2分子比小于2,冶炼过程会有剩余的SiO2存在,这部分SiO2在2190K以下会形成渣。在2190K以上发生如下反应: SiO2+Si=2SiO 这样就降低了硅的产出率,造成物料损失。 此外,在工业硅电炉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副反应,其主要副反应方程式为: Al2O3+3C=2Al+3CO Fe2O3+3C=2Fe+3CO CaO+C=Ca+CO 2CO+O2=2CO2 2)电炉法生产工业硅工艺流程 电炉法是以电能为热源,碳为还原剂,在炉身较矮的还原电炉中生产工业硅的一种方法。炉料加入炉内并将电极插埋于炉料中,依靠电弧和电流通过炉料而产生的电阻电弧热进行埋弧还原冶炼操作,熔化的金属和熔渣集聚在炉底并通过铁口定时出产品出渣,生产过程为连续进行。 工业硅冶炼采用一定时间焖烧和定期集中加料的操作方法进行,将硅石、石油焦、洗煤、木炭等原辅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称量配料,送至电炉中进行冶炼,在电炉内控制好电流、电压、电极位置、炉气温度、压力,确保矿石在炉内的正常反应。冶炼生成的液态工业硅流入铁水包中,冷却后人工进行破碎加工,成品包装出厂。 本项目工艺流程见图1.3-1。 file:///C:/DOCUME~1/CISDI~1.HB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图1.3-1 本项目工艺流程及污染产生位置示意图 1.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拟建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3-1。 表1.3-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2.1 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噪声现状监测值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 2.2 本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项目选址位于秀山县平凯街道矮坳村,周边主要敏感点详见下表: 表2.2—1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
file:///C:/DOCUME~1/CISDI~1.HB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项目周边环境概况见图2.2-1。file:///C:/DOCUME~1/CISDI~1.HB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 图2.2-1 项目内部及周边环境概况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
项目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见表3.1-1。 表3.1—1 拟建项目营运期污染物排放统计 废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烟尘:85.61t/a;SO2:136.42t/a;NO2:69.9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3.2.1 废水 1)生产废水 项目矿热炉、变压器等设备间接冷却产生间接冷却废水,废水量约为1000m3/d,该废水水质未受到污染,仅水温有所升高,经敞开式循环水池冷却降温后循环使用。 为去除硅石原料表面的泥沙,在硅石原料破碎前需用水冲洗,产生含悬浮物废水约36.7m3/d(其中循环量为36m3/d),废水中SS浓度为340mg/L,经二级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 2)生活污水 本项目食堂、浴室、厕所等生活设施产生生活污水量约10.1m3/d,生活污水中COD约400mg/L,悬浮物约300mg/L(食堂含油废水需经隔油预处理)氨氮约30mg/L,生活污水设置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规模规模20m3/d,处理流程见图3.2-1,废水经处理达到《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6-2012)直接排放标准后,排入金谷水,最终汇入梅江河。 file:///C:/DOCUME~1/CISDI~1.HB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gif 图3.2-1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3.2.2 废气 本项目的主要废气污染源是矿热炉冶炼烟气,矿热炉冶炼过程和出硅过程中产生含尘、SO2、NO2的烟气。 一期2座矿热炉设1套除尘系统进行烟气净化处理,二期1座矿热炉设1套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共设置2套除尘系统;每套除尘系统设1根烟囱排放烟气。一期除尘系统烟气进口含尘浓度约5.0g/m3,SO2浓度约80mg/m3,NO2浓度约为41mg/m3。除尘系统风量约为180000m3/h,除尘效率约99%,净化处理后废气含尘浓度为50mg/m3,SO2浓度为80mg/m3,NO2浓度约为41mg/m3,经40m高烟囱达标排放。二期除尘除尘系统烟气进口含尘浓度约5.0g/m3,SO2浓度约80mg/m3,NO2浓度约为41mg/m3。除尘系统风量约为90000m3/h,除尘效率约99%,净化处理后废气含尘浓度为50mg/m3,SO2浓度为80mg/m3,NO2浓度约为41mg/m3,经40m高烟囱达标排放。系统工艺流程见图3.2-2。 file:///C:/DOCUME~1/CISDI~1.HB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gif图3.2-2 除尘系统工艺流程 由于矿热炉出硅时烟气温度较高,虽然绝大部分含尘烟气被除尘系统捕集,但仍有极少部分污染物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到大气中,SO2无组织排放量为6.82t/a,烟尘无组织排放量为4.61t/a,NO2无组织排放量为3.50t/a。 当矿热炉出现塌料等非正常工况时,进入布袋除尘器烟气温度上升至超过除尘器工作温度,除尘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设置放散管,通过矿热炉烟囱放散管排放烟气,待烟气温度恢复正常后再重新进入烟气净化系统处理。非正常工况时,CO来不及与O2反应,可能会产生少量CO。 本项目原辅料主要为硅石、石油焦、木炭等块状物,矿石堆场设有水洗,在堆放时基本无扬尘产生。在汽车卸料时会产生少量粉尘,在原辅料和产品的破碎时,也有一定的粉尘产生,项目采取洒水抑尘、表明覆盖塑料布等措施,减少粉尘外逸和扬尘。 3.2.3 噪声 拟建工程主要噪声源有矿热炉、风机、破碎机以及水泵等,均为固定声源。 本项目噪声源对厂界评价点的贡献值为50.64dB(A)~61.92dB(A),除东厂界夜间噪声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标准要求外,其它厂界昼夜间噪声均满足3类标准要求。东厂界200m范围内无人居住,因此,本项目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3.2.4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除尘系统收集的微硅粉、矿热炉冶炼渣、废耐火材料、洗料泥沙和生活垃圾。 除尘系统收集的微硅粉采用编织袋加密包装,并设专门的房间储存。微硅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可回收用做硅肥,或用于建材、化工等行业;矿热炉冶炼渣因含有大量的硅元素而可回收利用制作成保温材料;废耐火材料综合利用或用作筑路材料,洗料泥沙送秀山垃圾处置场处置。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天1kg/人计算,产生量为43.8t/a,定期送秀山垃圾处置场处置。项目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1%。 3.3 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3.3.1 废水 本项目生产用水采用清浊分流、循环使用、串接排污等技术,降低新水耗量,提高水的循环率,水的重复利用率为97.5%。生产废水主要为设备间接冷却水和洗料废水,设备间接冷却水经敞开式循环水池冷却后循环使用,洗料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实现了生产废水零排放。 本项目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设置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建设规模为20m3/d。该生化处理装置造价低,易于维护。废水经格栅去除大块渣后进入调节池,然后经一体化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后,再经活性炭吸附,并消毒后外排。该生化处理装置工艺成熟可靠,完全可保证生活污水达到《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6-2012)直接排放标准。 在废水处理运行过程中,企业应该严格管理,对处理设施加强维护,确保外排污染物达到标准要求。 3.3.2 废气 本项目在矿热炉的选择上,采用的国内比较流行的半封闭矮烟罩式矿热炉,易于设置烟气净化设施。目前,国内治理电炉烟气已投入运行的有静电、袋式及湿式收尘三种方式。静电收尘造价较高,一次性投资较大。虽静电除尘能量消耗低,但为降低烟气比电阻,需设置较大的喷淋塔来调节烟气比电阻,而采用喷淋塔又将带来腐蚀污染问题。湿式除尘缺点在于压力损失大、风机能量消耗高、洗涤污水需综合处理,且存在二次污染问题。此外,风机叶片易腐蚀,需经常清洗,也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及民众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的工业硅企业烟气治理主要采用稳定、高效的袋式除尘方式。 本项目选用旋风+袋式除尘方式,旋风除尘器主要作用是对烟气进行预处理,除去烟尘中的杂质颗粒、粗颗粒,以便有效地保护后置设备,如风机叶片和布袋等,并能减轻布袋除尘器的负荷。袋式除尘器具有以下优点: (1)除尘效率高,一般可达99%。 (2)工作稳定,便于回收干料,没有污泥处理、腐蚀等问题。 (3)使用灵活,处理风量可由每小时数百立方米到数十万立方米。可做成直接安装于室内、机器附近的小型机组,也可作成大型的除尘器室。 3.3.3 噪声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有矿热炉、除尘系统风机、破碎机及水泵等。 矿热炉、除尘系统风机、破碎机和水泵等置于建筑物内,利用建筑进行隔声,除尘系统风机、水泵基础设减振装置,切实有效地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3.4 固体废物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微硅粉、冶炼渣、废耐火材料、洗料泥沙、生活垃圾。微硅粉可用作硅肥,或用于建材、化工等行业;冶炼渣因含有大量的硅元素而可回收利用制作成保温材料;废耐火材料综合利用或用作筑路材料,这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能产生较大的收益,降低生产成本。洗料泥沙、生活垃圾送秀山县垃圾场处置场处置。 3.4扩建项目实施前后“三本账”核算 扩建项目实施前后“三本账”核算结果见表3.4-1。 表3.4-1 扩建项目“三本账”核算结果
3.5 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3.5.1 环境监测计划 拟建工程营运期环境监测的任务主要是废气、废水和噪声的污染监测、环保治理设施监测,重点是废气污染源及其治理设施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污染源及治理设施档案,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工程的生产及污染物排放特点,制定如下环境监测计划。 1)废气 (1)有组织排放 监测项目:各废气处理系统的废气流量、烟尘、SO2、NO2浓度以及废气处理系统的的处理效率等。各废气处理系统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对烟气量、烟尘、SO2、NO2排放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在线监测装置需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中心并网运行。 监测点:在项目设置的各废气处理系统的排气筒上设置采样孔及采样监测平台,采样孔位置的设置按GB/T16157-1996执行。 监测频率:项目调试阶段加强对各监测点位的监测;正常生产时期为连续在线监测。 (2)无组织排放 监测项目:颗粒物。 监测点:于厂区上风向2m范围外(含2m)设参照点,下风向2m范围外(含2m)设监控点,监控点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浓度最高点。 监测频率:正常生产时期,每季度监测1次。 2)废水 监测项目:生活污水的废水量、SS、COD、氨氮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等。 监测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排放口。 监测频率:在项目调试阶段加强监测频率,正常生产时每季度监测一次。 3)噪声 (1)监测项目:厂界噪声; (2)监测点:东、南、西、北厂界; (3)监测频率:工程正常营运期厂界噪声每半年测一次,工程投产后对设备噪声进行一次普查。 3.5.2 环境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使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并通过经济杠杆来保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认真执行。根据需要,建议制定的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有: 1) 环境保护职责管理条例; 2) 污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管理制度; 3) 处理装置日常运行管理制度; 4) 排污情况报告制度; 5) 污染事故处理制度; 6) 环保教育制度。 4 公众参与 4.1 公众参与工作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广泛征求可能受工程影响的公众意见。遵照规定,本次评价在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广泛开展了公众参与活动。 本次公众参与工作目标是使公众了解工程概况和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社会问题,收集、分析并反馈公众意见,增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吸收个人和关心工程建设的团体、尤其是可能受到工程影响的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维护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背景信息,发现已存在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2 调查范围 直接受本项目影响或关心本项目的周边居民、学校、农民、公务员、学生等公众。 4.3 公众参与过程 本次评价,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通过在项目所在地粘贴公告和网站上发布信息公告,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并通过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公众意见。 4.3.1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4.3.1.1 第一次信息公示 file:///C:/DOCUME~1/CISDI~1.HB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jpg 图4.3-1 第一次公示 4.3.1.2 第二次信息公告与简本公示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完成阶段,建设单位于2014年11月18日至2014年12月1日在环评爱好者网站进行第二次公众参与信息公示和公开了环评报告书简本,向公众详细介绍了本项目的概况、建设和运营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等。 4.3.2 公众问卷调查 在报告书初稿编制完成阶段,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对项目周边公众进行了走访,并辅以书面调查问卷。 4.4 结果分析 4.4.1 公众意见的分类统计结果 4.4.1.1 调查范围和内容 本评价问卷调查范围为项目所在区域和其它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调查对象主要为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居住的居民、农户以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工人、干部等。 4.4.1.2 被调查人员结构 2014年11月,建设单位共发放调查表30份,收回30份,有效30份(部分调查表见附件4)。接受调查的群众基本为矮坳村、马西村村民。被调查人员结构情况见表4.4-1。 表4.4-1 接受调查人员结构统计表 注:2人未填写文化程度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构成分析,30~50岁的人数有1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3.3%,处于此年龄段的人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对事物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分析,有66.7%的被调查者受过中学及以上教育,表明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所有被调查者均居住在可能受到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内,因此,被调查者关于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4..1.3 公众调查结果分析 评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个人调查结果汇总见表4.4-2。 4.4-2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结果汇总表(个人) 调查结果显示,93.3%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其余6.7%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对环境空气无影响;所有被调查者均认为项目对地表水、声环境以及水土流失无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100%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建设对个人(就业、收入、生活)无关紧要。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可见,公众认为项目建设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是有利的。 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被调查者最关心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其余96.7%的被调查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生活。可见,公众对于改变当地落后经济面貌和提高个人生活水平的愿望很强烈。 关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96.7%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建设有必要,3.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关于项目选址的合理性,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选址是合理的,其余96.7%的被调查者认为说不清。关于是否赞成项目的建设,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者赞成项目的建设。可见,在建设单位认真做好环保治理工作的前提下,公众是非常愿意项目在当地建设的。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 4.4.2 公众意见反馈分析及建议 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同时,部分被调查者针对项目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落实环保设施的建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 项目废气经妥善治理后达标排放,生产废水不外排,主要噪声源有针对性地采取隔声或减振等措施,妥善处置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规范施工方法,防止水土流失。因此,项目在设计中已较好的体现了公众的意见。建设单位应在当地相关环保部门的监督下,切实做好生产中的污染治理工作,完善环保治理措施,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力求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5 公众参与结论 综上所述,在项目公众参与调查中,各界公众均表现出了对项目建设的关心,总体上来讲,项目的建设获得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建设是可行的。同时,建设单位也应在相关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下,结合环评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做好生产中的污染预防和整治工作,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环境和当地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城市规划。拟建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通过有效治理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有一定影响;总量指标通过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中心交易获得,区域环境能够承受其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环评认为拟建项目在拟选厂址建设是可行的。 6 联系方式 1) 建设单位: 联系人:戴顺明 电 话:023-76656577 地 址:重庆市秀山县平凯街道矮坳村 邮 编:409902 2) 评价机构 联系人:黄工 电 话:023-63548113 地 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1# 邮 编:40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