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扩建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后勤工程学院环科所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家环保总局《环本文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性文件的有关要求,该环评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对该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信息公告如下,希望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对项目建设提出环保建议。 一、项目概况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扩建项目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杏林路1号现有中医院南侧。占地9558.27m2,建筑面积44852.34m2。新建1栋地下2层、地上15层的内科综合大楼。裙楼以门诊、急诊用房为主,塔楼为内科住院病房,共设550张床位,并建设给排水、暖通、配电、消防等配套设施。 二、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在采取施工场界设置围挡、洒水降尘、及时清运施工弃渣等措施后,其影响可大大降低,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产生量较小,属间断产生,经沉淀处理后可用于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对环境影响小;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环境影响小。 3、声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噪声,工程施工噪声影响对象主要为地块北侧的现有中医院。在采取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限制施工作业时间后,可有效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土石方和废弃的装修材料,土石方优先实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后剩下的集中收集后运往已审批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小,经垃圾箱收集并及时交由城市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小。 (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门诊、病房、等处排放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感染病房楼排放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医院职工等排放的生活污水,以及食堂的餐厨废水。医院需自建污水处理站采用 “二级处理+消毒”工艺将污水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分析,达标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小。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污水处理站恶臭、食堂油烟、车辆尾气以及备用发电机组燃油废气,其排放量均小,且项目区环境空气背景值较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油烟、燃料废气、车辆尾气能较快在大气中自然扩散稀释,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小。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运营期噪声源主要为中央空调机组、抽排风系统风机、水泵、备用柴油发电机等产生的设备噪声,以及进出医院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在采取加强管理、合理布置、减振隔声等措施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小。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医疗废物、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 项目医疗废物和污泥均属于危险固废。医疗废物和消毒脱水后的污泥均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经垃圾箱收集后交由城市环卫部门处理。在采取合理的处置措施后,项目运营期固废对环境影响小。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长寿区城市总体规划。本次评价认为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恩施华龙总医院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四、征求公众建议和意见的主要事项和方式 1、征求公众意见内容:对本项目建设意见及建议 2、公示地点、方式:本次公示主要采取网上公示的形式。 3、公示时间:本次公示自公示之日10个工作日结束。 四、公众意见反馈方式 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五、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 联系地址: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 联系人: 杜工 联系电话:18696510657 六、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后勤工程学院环科所 联系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79号 联系电话:023-68590306 联系人:张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