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lj9902 于 2015-2-10 11:09 编辑
在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测单位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北京市平谷区中小河流(洳河右支)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充分了解社会各界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同时更好地做好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要求,向公众公开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信息,望广大公众就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北京市平谷区中小河流(洳河右支)河道治理工程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和峪口镇。项目治理范围为洳河右支(刘家店~峪口)段,起点桩号为K6+400,终点为K13+650,全长7.25km。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工程和非防洪工程。其中防洪工程包括河道清淤疏浚长度7.25km,改建跨河桥10座和拆除橡胶坝1座,险工段浆砌石护砌长度为3.64km,村庄段直墙护砌长度为0.78km,改建巡河路长度为7.71km;非防洪工程包括种植行道树5831株(垂柳)。 二、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水和污水,包括混凝土生产养护废水、含油废水等生产废水,以及施工生活管理区产生的生活污水等。这些废污水可能会对施工区范围内的地表水造成污染。 本工程可能造成的大气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机械废气,二是运输车辆行驶时卷起的扬尘,三是土方、水泥等散料装卸时所产生的扬尘。 本工程所使用的推土机、挖掘机、夯实机、振捣器、卷扬机、拖拉机、打桩机、搅拌机等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声,运输车辆也会产生交通运输噪声。 由于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的聚集,工程建设期间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以及工程临时性弃渣等。如不采取有效的收集和处置措施,导致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将污染周围环境、影响景观,也可能影响施工区卫生和施工人员健康。 工程施工期,由于大量的土石方开挖以及搬运、堆放,必然要砍伐部分植被,因此陆生植物的多样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废水防治措施:对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隔油池等,将施工废水、泥浆废水集中处理后尽可能循环使用;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排入接入平谷区的市政污水管网,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 废气防治措施:工地洒水有效减少扬尘、设置工地围档、及时进行地面硬化、对机动车运输过程严加防范,以防洒漏等。 噪声防治措施:选用低噪音型或带隔声、消声装置的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做好施工场所封闭防噪;土方工程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及时清理。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平谷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立即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并整理清运工地剩余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 生态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尽可能使用已有道路配合施工,尽量不建或少建施工便道,确实需要建设施工便道的区域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以尽可能少占地的原则进行建设。工程完成后,尽快恢复植被。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平谷区总体规划、项目施工时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严格治理措施后这些环境影响都可以基本得到控制,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工程运行期不产生污染物。工程的建设得到大多数公众的支持,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若需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索取相关补充信息,可直接与本项目的环评单位联系。 环评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010-88362327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营房中街59号 邮政编码:100037 查阅报告书简本及索取补充信息的期限至2015年2月27日。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本项目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项目厂址周边居民、企事业单位以及对本项目关心的公众。 主要事项:设计、施工和运营期主要环境问题;公众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等。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1)以书面形式向环评单位提交意见书; (2)致电至010-8836232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反馈意见;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15年2月10日-2015年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