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开启左侧

[环评公示] 万州区双周溪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评价第二次公示

[复制链接]
xiaxia 发表于 2015-4-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万州区大周溪和小周溪的临长江岸坡,整治库岸线总长约2.472km。其中,大周溪段长约1.244km,位于大周溪右岸上游段延伸至大周溪汇入长江的出口附近;小周溪段长约1.228km,位于小周溪溪口左岸与长江连接处。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岸防护工程和坡顶人行通道等,工程的实施对于保障双周溪防洪安全、维护库岸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总投资7517.2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9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9%。本工程预计施工周期20个月,其中大周溪20个月,小周溪12个月。
2项目与有关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
本工程包括库岸整治和修建道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库岸整治属于鼓励类第二项,第1条:“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故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本工程建设内容符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和万州城市总体规划。
3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1)项目所处环境功能区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地表水长江大周至小江断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域,声环境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2)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现状
环境空气:工程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日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地表水:长江水系万州段密溪沟汇入口下游300m处断面水质监测指标除了总磷和粪大肠菌群外,其他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域标准的要求。
声环境: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4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4.1生态环境
(1) 现状和保护目标
1) 陆生生态
工程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农田植被、灌丛和灌草丛、阔叶林等,其中分布较为广泛的是农田植被和灌草丛。除白菜、蚕豆、萝卜等农作物和柑桔、柚子等果木外,主要有构树、刺桐、藜、小白酒草、喜旱莲子草、接骨草、五节芒、狗牙根等植物种类。工程区内没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的分布。
工程区域人类活动频繁,野生动物种类较少,主要以适应农耕环境的种类为主。
2) 水生生态
据调查,工程河段可能分布有鱼类共112种,隶属于6目17科72属,其中鲤科鱼类78种,约占总数的69.6%,构成万州区境内鱼类的主要成分;其次是鳅科鱼类9种,鲿科鱼类6种,平鳍鳅科5种,其余各科的种类较少。其中,还可能包括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白鲟、中华鲟、达氏鲟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以及岩原鲤、长薄鳅等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工程河段仅作为这些珍稀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或栖息地。
3) 水土流失
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工程区均位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内。工程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
(2) 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1) 陆生生态
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占地导致工程区内植被面积减少,造成局部区域植被破坏。由于受工程影响的陆生植被类型主要为农田植被、灌草丛,多为人工栽植种,群落组成简单,在当地均有广泛分布,不存在因局部植被损失而导致该植物种群消失的可能性。
工程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占地将使陆生动物的栖息地相对缩小,施工区陆生动物均为常见物种,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受到工程建设影响后,大多会主动向周边适宜区域迁移,在附近其它区域也能较好的生存,在施工结束后又可逐渐返回到原来区域,工程建设仅暂时改变这些动物在施工区及外围地带的分布及种群数量,不会改变其区系组成,影响总体较小。
陆生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保护野生动物常识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理,优化施工设计,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植被损失,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规范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和进度,尽量减少地表的裸露时间;设置警示牌标明工程施工区范围,禁止越界施工占地或砍伐林木,对占用的林地内的树木实行移栽,减少砍伐损失。工程完工后,尽快对施工迹地进行植被恢复,充分利用可绿化面积,种植适宜林草。
2) 水生生态
①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临水施工会引起近岸区悬浮物浓度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会对坡脚附近水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导致其生物量减少。但是本工程施工以岸上施工为主,临水施工主要安排在水位消落时期,因此影响时段与影响范围有限。
双周溪岸线河段局部生境将受到本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基质发生变化。受本工程影响的区域为三峡工程淹没区域,为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新形成的产卵场所。但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水域面积增加,库湾增多,适于在在缓流或静水中产卵的生境面积增加较多,并在长江万州段分布较为广泛,因此本工程运行不会影响鱼类的资源量。
根据对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水生动物的习性分析,这些水生动物大都活动于深水河槽,具有一定的趋避能力,受到惊扰后会主动逃离施工区域,且工程水下施工活动少,施工影响范围较窄,工程施工对这些水生动物增加的实际影响程度、范围和时间有限,对珍稀水生动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较小。
② 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期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保护珍稀水生动物的意识;加强施工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捕杀水生动物;加强施工江段珍稀水生动物的巡查工作,发现珍稀水生动物应立即停止水下施工,并上报管理部门;针对中华鲟等可能出现在施工江段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应急保护预案。
3) 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活动将扰动地表,损毁林草植被,破坏施工占地范围内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区划分主体工程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施工附企及办公生活防治区、回填防治区及弃渣场防治区等。工程措施主要为布设排水沟、截水沟等;植物措施为植树和种草等;临时措施主要为临时防护、布设临时挡墙和排水沟等。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植被覆盖率大于27%。
4.2  水环境
(1) 主要的环境影响
工程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施工活动干扰、施工生产废水排放对施工河段水质产生的影响。
本工程临水施工将扰动水体,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护岸工程清基、削坡等土方工程施工也将会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施工高峰期,混凝土拌和与养护将产生约0.15万m3/月碱性废水,废水中悬浮物浓度一般为5000 mg/L、pH值可达到911左右。施工机械车辆清洗保养约产生5440m3含油废水,废水中悬浮物约5001000mg/L、石油类约1030mg/L;此外,施工临时生活区主要租用当地的民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将充分利用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经预测评价,施工废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或用于林灌,不直接排入长江,对双周溪岸线河段水质基本没有影响。
双周溪岸线上下游5000米内无饮用水取水口,因此工程施工不存在对取水口取水水质的影响问题。
(2) 主要的保护措施
工程所在的双周溪岸线河段水质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进行保护,施工废污水处理达标后尽可能循环利用,禁止直接排入长江。
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主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对碱性废水采取中和沉淀池处理,处理后出水回用或用于施工场地洒水;含油废水采取沉砂滤油池处理,处理达标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生活污水充分利用当地的污水处理设施。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禁违规作业;规范施工活动,禁止施工废污水排入长江水域,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长江水质安全产生影响;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安排,将工程施工对水体的扰动降到最低程度。
4.3  社会环境
工程的实施,将会有利于库岸的稳定,在维护库区社会稳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本工程还将减少消落区面积,以及亲水平台等设施的兴建,可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和景观。本工程的实施将为沿岸水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工程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程施工期,施工河段水域悬浮物将增加,施工机械等噪声干扰,渔民在该河段捕到鱼的可能性降低,影响其收入。但由于工程河段占渔民作业河段比例较小,工程规模不大,临水施工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对渔民作业的影响较小。
4.4  声环境
(1) 主要的环境影响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机、振动碾等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移动交通噪声。工程施工区主要位于滩地上,本工程施工材料运输依靠已有的公路运输,且施工临时道路均位于无人居住的滩地上,施工车辆运输对施工道路沿线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2) 主要的声环境保护措施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护,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强的现象发生。噪声大的机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施工营地的区域,调整施工时段,晚间22:00时至次日凌晨6:00时,高噪声施工设备应停止运作,以减少施工干扰。对于交通噪声的控制,主要是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减少夜间施工车辆的运行。
4.5  大气环境
(1) 主要的环境影响
由于施工区地势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工程施工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影响即消失。本工程主要位于滩地,距居民集中居住区较远,但土方开挖、砼搅拌等施工可能会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行期不产生废气。
(2) 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车辆的维修和保养,减少有害尾气排放。
运送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实行密闭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物料遗撒或泄漏而产生扬尘。
加强路面的维护,防止路面破损。实施高效清洁的道路清扫作业方式,提高机械化作业面积。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人工清扫作业。
4.6其它
(1) 土地资源
本工程永久占地主要位于三峡移民迁建线以下,因此不会对区域土地资源造成明显影响。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迹地恢复,恢复土地原有的功能,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小。
为了降低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区立桩划界,一切施工活动均应限定在施工征地范围内进行;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占用土地资源;按照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工程占地中移民迁移线以上的部分给予补偿;对于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利用方式。
(2) 人群健康
万州区常见传染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主要保护对象为施工人员。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相对集中,施工区人口密度增大,工地卫生防疫条件相对较差。如不加强施工区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和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施工人员易发生痢疾、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将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威胁。
在工程准备期,结合场地平整工作,对施工区进行卫生清理;施工人员进场前应进行卫生检疫;向施工人员进行卫生宣传及介绍预防流行病的有关知识,定期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注意生活饮用水卫生;搞好施工区环境卫生,妥善处理施工区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做好灭鼠防疫工作,防止鼠类、蚊虫传播疾病。
(3) 固体废物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将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施工高峰最大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26t。生活垃圾如任意堆放,不仅污染空气,有碍美观,而且易造成蚊蝇孳生、鼠类繁殖,加大各种疾病在施工区的传播机会,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在施工人员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垃圾桶。安排专人负责生活垃圾的收集、清扫工作以及生产废料的收集工作,委托当地的环保部门定期清运;工程完建后,对施工区的临时设施进行拆除,及时进行场地清理,作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
(4) 环境风险分析
本工程总体上属非污染生态建设项目,从工程环境影响分析看,工程建设和运行对人以及对人以外的生态系统影响均较小。
(5) 公众参与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防洪和岸线利用,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希望项目建设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不减少长江万州段的库容,并加强沿江景观美化。
5  综合结论
(1) 主要有利影响
工程的实施,将会有利于库岸的稳定,能够保证区域安全和沿江居民的生命财产,在维护库区社会稳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本工程还将减少消落区面积,以及亲水平台等设施的兴建,可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和景观。本工程的实施将为沿岸水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工程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 主要不利影响
工程施工将对施工区的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和恢复措施,可有效降低和缓解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在短期内会加剧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将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施工人员集中,工程施工可能会对施工人员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永久占地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可进行迹地恢复,恢复土地原有的功能。以上影响大都仅限于施工期,随着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工程的完工,影响将逐步降低或减免。
综合以上分析,工程建设引起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除工程永久占地外,其他不利影响均可采取环保措施予以减缓,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限制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佳路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万州区天子路1035A2层。
联系电话:15215201131
电子邮箱:1836235273@qq.com
联系人:桑老师。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单位:万州区环境保护科研所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安宁路83
联系电话:023-58120952
联系人:胡老师。
四、说明
拟建工程于2013年委托我单位进行环评,我单位于20138月进行的第一次公示,后来因为工程内容改变而暂停环评工作,今年又重新要求环评。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和方式
1、征求公众意见内容
为听取社会各界对本项目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公示本项目,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1)您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环境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2)您认为本项目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3)您对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4)其他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5)您对于本项目建设的态度;如果反对,则请提出反对的主要理由。
2、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即日起,公众可采取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发送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发表对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征求意见时间自公示之日起十个工作日。
万州区环境保护科研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5-15 04:51 , Processed in 0.0834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