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4858|回复: 17
收起左侧

[推荐] 改扩建类,现有项目污染物排放及总量统计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行改扩建时,企业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统计分析:往往碰到很多项目改扩建时,在进行现有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时,我们都是利用现有项目的验收监测数据,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直接利用验收监测过程中核算的相应的负荷下的监测数据和总量指标,这里的总量指标是否需要进行负荷的计算呢,如果也不需要,是不是对企业很不利(因为有可能将总量核小),是否有相关的依据?

当然个人认为最好是进行实测,但是实际编制报告书过程中,实测的很少,这个时候如何处置现有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总量统计呢??
发表于 2010-6-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eiafanss


    个人认为:总量可以用以前环评报告中的数据。排污达标情况,可用验收监测数据。
发表于 2010-6-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监测数据是要用的,并计算得一个结果;然后再根据理论计算得一个结果,以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和可信性,然后扩建项目才好用理论计算。此外,在线监测、日常监测等也需考虑。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各个区域的计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eialiujian


    这个方法采用的比较普遍,但是有个问题,这样就会导致验收监测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所在,其价值可能就等同于监督监测,例行监测。只能证明达标排放。还有个问题,就是这样你会发现,验收监测的监测数据及计算得到的总量往往都是低于现有项目环评报告理论计算的浓度和总量,继续沿用现有报告的总量,就会不利于企业的清洁生产等,实际验收监测就不能对环评起到真正的校正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木竹禾


   1、 还是要强调理论计算,既然验收监测数据具备有很强的类似实测参考价值,为何不直接利用验收监测数据作为现有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及总量计算依据,还有进行理论计算?
   2、如果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规律与现有项目具备很强的可类比性,为何不直接引用验收监测数据,还有进行理论计算?个人认为如果确实具备较强的可类比性,可直接利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
发表于 2010-6-4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竹禾 于 2010-6-4 15:06 编辑

回复 6# eiafanss


    通常情况下,没有完全相同的项目,很难直接用现有项目的去套拟建项目,因为以新带老啊什么的总有些的。所以做报告有时非常强调拟建项目源强计算方法的校核和同类污染源的调查,我现在就在找水泥共处置危废的同类污染源,要写完算出,不是难事,但算法的校核,同类污染源有时还真不好找。没有同类污染源的话,计算方法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发表于 2010-6-4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过的改扩建项目,现状排污都要求建设单位进行监测,根据现状监测计算其现有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与原环评报告书中的总量进行对比;同时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总量进行理论计算,以核算总体工程是否在原批准总量范围内。
如果原有工程总量就超过批准的总量或者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先去整改合格后再谈扩建。
还提一下,验收的检测报告数据可信度不是太大。碰到过验收检测报告污水总排口COD浓度跟自来水的差不多,还是环保局的监测站监测的,当时我都崩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68 收起 理由
木竹禾 + 1 + 68 热心解答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zhangjx_79


    看来还是做大项目好啊,现有污染源污染物都可以实测。我也赞同你这种做法,但是实际环评过程中,很多的项目现状污染是不具备条件进行实测的,环评费用低或者业主不愿意承担更多的监测费用,这个时候怎么处理呢?显然利用现有的监测数据更来得实际,并且现有的有效的(如5年内)的验收监测数据无疑很有权威性。针对这个,我们可以觉得可以参考: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
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
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 5 年内的验收
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这个无疑能说明针对现有的改扩建项目的排放情况的统计分析及总量计算。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8 收起 理由
木竹禾 + 68 积极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想问的问题是:
实测的数据也是有负荷的,而负荷往往非100%,那么计算总量时,
我们是否可直接利用验收或实测过程中核算的相应的负荷下的监测数据和总量指标,这里的总量指标是否需要进行负荷的计算呢,如果也不需要,是不是对企业很不利(因为有可能将总量核小),是否有相关的依据?
发表于 2010-6-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量问题:涉及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的时候,污染物的总量要以环保局批复的总量为准(环评报告的批复)
验收监测问题:虽有现在的实际情况都是重审批轻管理,但是环保验收也是环保局的正式文件,虽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可以也要引以为据,反正是环保局弄得,即使有问题他们肯定会兜着的,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8 收起 理由
木竹禾 + 68 积极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iafanss 于 2010-6-9 10:52 编辑

回复 11# zihan

    前面半部分意见我赞同,后面的我有异议。
    没错,涉及增产不增污,或者申请对全厂新增总量来说,一般以环保局现有项目核准的总量进行新增总量的计算。但有个问题,比如企业的污染物实际排放情况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变小了,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采取的是罗列现有的环保核批总量,同时在进行现有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中,参照验收等实测数据进行污染物的总量统计,计算出现有项目实际排放总量,同时在三本账里面对现有项目的排放总量分别罗列两项:
现有核批总量,现有实际排放总量,计算全场实际排放总量,新增的总量指标参照现有核批总量申请。

按照我的理解,你们统计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是根据原报告书统计,不计算实际的排放总量?岂不违背了环评的本质,似有不妥,请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
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
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 5 年内的验收
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其实我只想问:根据验收监测数据进行总量统计,需要进行负荷的换算吗?请专家指点。
发表于 2010-6-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eiafanss



我实在是没有看懂eiafanss 的帖子跟我的帖子有什么直接联系,我只是说了两个问题,一是总量要以环保局批复的总量为准,因为这可能涉及到排污权的交易,例如环保局批复某企业100tCOD,该企业后来通过清洁生产或是节能减排等措施,实际排放量仅有50t,那么该企业余下的50tCOD总量是可以用于交易的;第二个问题是不能以验收监测不准为理由忽视验收监测报告的意义,验收监测报告是一个跟环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要合理利用。eiafanss 后来所说的好像跟我的帖子内容没有联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4 收起 理由
eialiujian + 34 比较同意这两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6-9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eiafanss

但有个问题,比如企业的污染物实际排放情况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变小了,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采取的是罗列现有的环保核批总量,同时在进行现有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中,参照验收等实测数据进行污染物的总量统计,计算出现有项目实际排放总量,同时在三本账里面对现有项目的排放总量分别罗列两项:


个人认为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变化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清洁生产水平的提供、节能减排或是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情况都应该反映到环评报告中,也许上述措施有相关的环保手续,也许没有,但是都是需要考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7 22:24 , Processed in 0.09936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