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387|回复: 0
收起左侧

[环评公示] 丰都县北岸环线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丰都县北岸环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现将“丰都县北岸环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进行第二次公示。
1  工程概况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丰都县城南迁,导致北岸公路交通发展相对落后,公路等级低,目前除省道S103、省道S203外,北岸各乡镇之间交通联系多为县道或等外路,且路面破损严重,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实施三峡移民库区的发展规划,加快丰都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拟打造丰都县北岸环线道路工程。
北岸环线道路工程全长122.902km,与现有省道S203(名山街道段~永兴场段、仁沙镇~许明寺镇段)及省道S103(十直镇~名山街道段)共同组成丰都县北岸环线道路。该工程连接十直镇、青龙乡、董家镇、许明寺镇、仁沙镇、接龙场和兴龙镇,有利于加强各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对方便当地移民群众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运输,推进移民安稳致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进而促进丰都县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工程全线设置桥梁共计44座,总长2880m,其中跨河桥梁3座;设置涵洞288道,总长2665m;占地面积224ha,拆迁建筑物10885 m2。全线按二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40km/h,主线为双向2车道。
本工程共计挖方401.27万m3,填方量243.03万m3,弃方158.24万m3,不对外借方。工程占地249.93 ha,其中永久占地224 ha,临时占地25.93 ha。
工程拟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2018年6月底建成通车,建设工期30个月。
2  项目与有关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
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订)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完善丰都县交通基础设施,符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本工程路线起点于社坛镇永兴场永兴大桥处接省道S203,终点于十直镇大地湾附近接省道S103,经省道S203、省道S103可达丰都县、涪陵区及忠县,是丰都县长江北岸一条重要的通道,有利于域内实现“30分钟城区组团、1小时县域”的发展目标,符合丰都线交通建设规划要求。
本工程施工期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由现有市政处理设施收集处理,或由旱厕收集后作农肥使用,施工材料、弃土、弃渣等堆放场地均有截流设施,防止物料被雨水冲刷入水体。工程区不涉及珍稀濒危植物群落及动物栖息地,施工临时占用的林地,在施工结束后覆土种植林木,对损失的生物量进行补偿。工程拟对改扩建路段现状存在的危岩、崩塌体等不良地质段设置挡墙或边坡防护等进行治理。符合《重庆市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2011-2030年)》相关要求。
工程施工前剥离表土,施工结束后覆土绿化回用;沿线部分边坡考虑挂三维网植草,采用人工骨架护坡的,骨架间喷播草籽绿化;施工结束后通过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恢复。工程拟对改扩建路段现状存在的危岩、崩塌体等不良地质段设置挡墙或边坡防护等进行治理。工程跨越渠溪河桥梁未在渠溪河饮用水保护范围内;人民水库距离道路最近约200m,道路施工及营运不会直接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期采取洒水抑尘等防止扬尘散逸措施。符合《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
3  项目所处区域环境质量现状3.1  环境空气
根据区域功能特点,结合区域内气象特征,本评价在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内共设置了6个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沿线各环境敏感点SO2、NO2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除个别受区域建设施工影响PM10超过二级标准外,其余各环境敏感点PM10均满足标准要求。
3.2  地表水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碧溪河、渠溪河监测断面COD、BOD5、氨氮等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是上游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河流,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在河岸造成的。本工程沿线经过的地表水域已受到当地居民生活污染面源的影响。
3.3  声环境质量
监测结果表明,由于本工程沿线现状道路等级较低,各乡镇之间交通联系多为县道或等外路,且路面破损严重,使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部分敏感点的影响较大。
3.4  生态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有关资料收集,本工程沿线200m评价范围内,由于受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影响,沿线主要植被为马尾松、麻柳、黄连木、柏、青钢、漆树、枫香、榕木、杉木、竹类等,农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无集中分布的森林,无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
4  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4.1  社会环境4.1.1  施工期
1)征地拆迁的影响
本工程在施工期会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拆除或占用现有居民的房屋、土地,将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遵守国家政策、补偿得到落实的前提下,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不会因征地拆迁受到较大的影响。
被工程永久占用的土地将永远丧失原有的产出功能,这对沿线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公路邻近地块将增值,加快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促进荒地开发。
2)对资源开发的影响
十直镇蒋家山区域属于丰都县矿产资源鼓励勘察规划区,本工程董家镇—十直镇路段的建设,为蒋家山域的矿产资源开发、运输提供了基础保障,有利于当地矿产资源勘察。
3)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在施工期应合理组织施工顺序,保证有平行道路可绕行进出,建设道路单边通行,保证周边居民可以通过绕行进出,是降低施工期对现有交通影响的主要措施。
4)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本工程在许明寺镇—董家镇段拆除农业灌溉水渠1处,经调查,该水渠已废弃多年,已无灌溉功能。全线新建桥梁44座,涵洞288道,几乎不改变工程沿线地表径流现状。工程建设对沿线农业灌溉基本无影响。
本工程对重要的电力、通讯线路,在定线过程中遵循“在不偏离路线走向的前提下尽量不拆迁的原则进行绕避”,力求把影响度降到最低,以求长远发展。
4.1.2  营运期
1)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北岸环线起点于社坛镇永兴场永兴大桥处接省道S203,终点于十直镇大地湾附近接省道S103,经省道S203、省道S103可达丰都县、涪陵区及忠县,是连接丰都县北岸各乡镇的环线交通通道,完善丰都县北岸区域公路网结构。
2)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北岸环线作为丰都县红心柚、肉牛、榨菜、花椒等农产品向外运输的重要通道,对支撑当地农副产品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公路沿线移民自主开发特色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道路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与建设,属丰都县移民后三峡重点扶持项目,对公路沿线移民群众安稳致富意义重大。道路的建成将引进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拓展移民就业,增加移民收入,拉动库区产业经济。
3)对社会关注目标的影响
道路桩号K75+000段右侧为大垭口熊达仕烈士陵园,目前该路段为村道,道路条件简陋,北岸环线工程建成后,改善升级后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到此瞻仰,有助于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4.2  生态环境4.2.1  工程占地影响
工程不占用自然保护区,占用一定面积的耕地,一定程度破坏了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对被征占耕地的农户的生产生活也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善沿线交通状况,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沿线土地得到升值。
4.2.2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对沿线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一方面,新建道路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林地,使所经过之处的农作物数量减少、树木被砍伐;另一方面,道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也会因需要而毁坏一部分地表植物。其直接的影响是使地表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大了路线经过地区的水土流失。
通过后期覆土绿化,可逐渐弥补陆生植被生物量损失,有效减缓工程占地对植被产生的影响。
2)营运期
本工程不经过密集林地,且林地多以灌丛为主,局部有乔木分布,边缘效应不明显,对陆生植被的影响甚微。
4.2.3  对陆生动物资源的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工程占地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割断了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移途径、栖息区域、觅食范围等,从而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施工噪声、人为干扰均有可能影响当地动物的正常活动。
2)营运期
在营运期间,车辆运行将产生一定的扬尘、噪声等,夜间行车还将射出较强的灯光,使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等受到一定的影响,间接地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另外,由于公路的隔离作用,将给野生动物的交配、觅食、活动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4.2.4  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
公路的建设以其特殊的形式-纯人工带型构筑物形成区域生态系统中新的景观结构要素-道路廊道,从而使得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本工程经过区域主要为农业生态系统,但受人为影响较大,并且道路多与现状道路相交,拟建道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破坏较小。
4.2.5  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废水处理后不外排,施工场地、材料堆场等处均采取合理的防止物料散落措施;水体本身具有自净能力。施工结束后,随着物料沉淀稀释、水体自净等,地表水质将好转,浮游生物基本可恢复到施工前水平。
本工程沿线地表水中的底栖生物并非本地特有物种,从区域影响分析,本工程建设不会导致底栖生物物种消亡,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将在施工结束后消失。
本工程无水下爆破等对鱼类生活影响较大的工程行为。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水下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2)营运期
桥面产生的污染物随天然降雨形成的桥面径流而进入河流,由于非事故状况下其浓度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目前的水质现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很小。
若营运期出现运输危化品车辆桥上倾翻事故,有危化品泄漏入河流,使水生生物中毒或死亡,道路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经济补偿,并在渔政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定期的增殖放流工作。
4.3  环境空气4.3.1  施工期
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TSP和沥青烟。环保措施包括:施工现场定期洒水;运输建筑渣土、砂石和垃圾等易撒漏物质,使用密闭式汽车装载;采取围挡封闭进行施工;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对驶出工地的车辆进行冲洗;沥青搅拌站距离居民点均在300m以上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
4.3.2  营运期
道路营运期过往车辆排放的尾气主要含CO、NOx,对周围环境空气有一定不利影响。经预测,CO、NO2预测浓度随着与道路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营运近期、中期、远期道路沿线CO、NO2高峰小时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4.4  声环境4.4.1  施工期
本工程沿线声环境敏感点距离路沿最近距离皆在100m范围内,受施工噪声影响较大。因此,为保护周边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环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文明施工、环保施工,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4.2  营运期
交通噪声是道路营运期影响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经预测,在不考虑道路边坡、周边绿化、前排建筑物遮挡等降噪措施,仅考虑距离衰减的情况下,不同纵坡的路段在营运期近期、中期、远期,道路两侧昼夜噪声均满足4a类标准,昼间噪声满足2类标准。夜间噪声满足2类标准的达标范围:营运近期、中期均距离路中心线10m以外,远期距离路中心线20m以外。
道路沿线敏感点永兴乡住宅、龙洞村民房、杉树湾安置房、兴龙镇幼儿园、接龙场住宅、石盘滩村民房、冀青希望小学、许明寺住宅、许明寺中学、理明场住宅、中合场住宅和董家镇住宅距道路较近,夜间噪声预测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评价建议各噪声超标建筑安装隔声窗,或在建筑与道路之间设置隔声屏障。
4.5  地表水4.5.1  施工期
施工场地及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通过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营地污水排入现有市政收集处理设施,或由旱厕统一收集作农肥使用。
施工材料、土方的堆放地点远离地表水体。必要时在物料堆放场地设置截排水沟和临时沉砂池,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方可排放。大风天气运输材料和土方时应加蓬覆盖,防止粉料撒落,经雨水冲刷后进入地表水体。
涉水桥梁施工时,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时序,桥墩、桥台施工在枯水期进行;选择环保效果好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具,钻孔和灌注混凝土时注意泥浆防漏,可使施工对桥位下游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5.2  营运期
本项目不设服务区、收费站等,没有生活污水产生,营运期水污染物主要为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
工程设计了较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路面排水汇流入排水边沟,最终流入天然沟渠或河流,对周围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桥面混凝土铺装下采用防水层,收集的雨水经行车道边缘泄水管引至桥墩、桥台位置处就近排入地表水体。本项目建设位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在河流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下,桥面排放的雨水可为环境所接纳。
4.6  固体废物
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期土石方工程产生的废弃土石方、拆迁建筑垃圾、桥梁钻渣泥浆、清淤换填产生的淤泥,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送弃土场堆存;淤泥由专用车辆运至弃土场堆存;钻渣泥浆经沉淀干化后送弃土场堆存;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施工期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土石方、建筑垃圾等运输依托现状道路,建设单位应对固废运输提出管理要求,减轻弃渣运输对沿线环境影响较小。
4.7  地下水环境
本工程沿线设置桥梁44座,其中跨越渠溪河桥梁2座,跨越碧溪河桥梁1座。根据工程区地下水分布情况,区内地下水由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第四系孔隙水水量不丰,基岩裂隙水一般水量较贫,桥梁桩基施工时基本没有基坑废水产生。
第四系孔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排泄,工程区地下水环境不会因工程施工发生较大变化。
4.8  景观
为最大程度的降低道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本工程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了边坡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公路景观的观赏性和车辆营运的安全性。
跨越渠溪河的方石桥、黄岭大桥,景观设计着重考虑了桥梁与当地地形、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力图保证桥梁可以突现自身的建筑美,又可以保持原有景观不受破坏,最终实现环境的整体景观效果的提升。
4.9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
从环境敏感点与拟建公路的地形高差和相对位置关系分析,若运输危险化学品物质的车辆通过公路的环境敏感点附近时发生交通事故,大量有毒物质、有害气体泄漏外溢,或引起火灾和爆炸,将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本工程风险概率预测值较低。通过采取相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后,可将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可减缓对环境的风险影响。
5  选址选线及施工布置合理行分析
根据本项目建设目的、区域地形条件看,无其他的路线走廊带可供选择,仅局部段落有路线比较条件。经反复论证,充分考虑当地交通规划,并征求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意见,拟定了正线方案(K线方案),同时拟定了3处局部方案进行比选,分别为起点—兴龙镇段B线方案比选(K0~K13+488)、董家镇—十直镇段大垭口至黄岭村段C线方案比选(K72+500~K84+000)和董家镇—十直镇蒋家山段D线方案比选(K105+200~K114+000)。
K线方案占地面积、土石方工程量、拆迁工作量和征用土地面积均较B线方案小,对社会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与B线方案相当。C线方案由于长度较K线方案缩短约4.6km,其永久占地面积及土石方工程量均较K线方案少,但C线方案距离村庄较远,工程区无可依托的现状道路,需全部新征地,故而其征地面积和拆迁量较K线方案多。D线方案线路长度仅为K线方案的50%左右,主要是因为该方案经蒋家山脉展线至DK105+780处以隧道方式穿越蒋家山脉,隧道长约410m,在施工过程中易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并有影响上层生态用水的可能。
综上,本评价推荐K线方案。
本项目施工场地,弃土场远离水体布置,不占用基本农田。临时占地选址与环境敏感点相隔一定距离,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及部分硬化,使用完成后及时清理,并进行生态恢复,施工临时场地布置合理。
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丰都县北岸环线道路工程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重庆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以及丰都县交通规划。工程建成后,对丰都县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尽管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环保措施和污染防治对策,工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丰都县北岸环线道路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7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受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或关心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主要事项:征求公众对该项目建设与否所持的态度和原因、对该项目所采取的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环保部门审批该项目有何要求等。
8  征询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请将您的反馈意见发送至3248191713@qq.com,或来电至023-63252116。
9  全文公示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公示时间:拟建项目将于2015年9月8日~9月21日进行全文公示;
公示地点为: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60号(万科锦程)3幢36-3#;
查阅方式:以纸质报告书的形式供公众查阅。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2015年9月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30 17:27 , Processed in 0.0752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