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2972|回复: 12
收起左侧

[要闻] 环保部通报批评30家环评机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nvir 于 2010-7-3 00:10 编辑

环保部通报批评30家环评机构

2010-07-02 09:26: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6月2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2009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30家出现质量或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282份被抽查的环评报告书(表),48份被认定为“质量较差”,比例约为17%;40名环境影响评价专职人员因违规被点名批评。




21世纪经济报道7月2日报道 6月2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2009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显示,作为政府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下称环评)制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30家出现质量或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282份被抽查的环评报告书(表),48份被认定为“质量较差”,比例约为17%;40名环境影响评价专职人员因违规被点名批评。
“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环评领域工作三年的马云对环保部的做法拍手叫好。据他观察,约有60%的环评机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内容弄虚作假,管理不规范,违规操作等。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称,被长期诟病的“挂靠”现象仍很普遍。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问题与地方项目环评审核的松散有关。环评机构、审核专家组、地方环保部门,本应对申报项目进行三重把关,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方都很难做到尽职尽责。
可喜的是,呼吁多年的环评改革仍在继续。上述环评师告诉记者,2011年,隶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完成环评改革的试点工作,即将研究院下设的环境影响评估中心从研究院剥离。她断言,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必然改革,全国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都将变身为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脱钩,来增强环评的独立性。
环评质量存疑
环保部此次抽查,针对的是建设项目环评,并集中在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环评工作复杂程度较高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项目。
从抽查的结果看,建设项目环评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被抽查的282份环评报告书(表)中,48份被认定为“编制质量较差”,占到了被抽查总数的17%。
环评报告书(表)是环评机构的“产品”,也是环保部门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
根据我国环评制度设计,如果一份环评报告书(表)不被环保部门认可,则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就不具备合法性。
“但有些机构不遵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于是‘说一套做一套’。”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更为严重的问题,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评报告书(表)的制作过程。抽查发现,有环评机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规定,将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编制成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告书与报告表,一字之差,差别甚大。
“报告表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制作起来相对简单,通常几周就可以完成。”山东淄博环评专职人员对记者解释,“但报告书则使用定量的方法,需要使用多种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污染数据,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如果一份报告书被刻意地“降级”为报告表,就意味着该项目环评的难度降低了,所耗费的时间缩短了,环保部门的审核过程也变得简单。相应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被低估了。
除“书变表”外,非环评工程师主持项目、环评工程师超出其登记类别主持项目等违规行为也同时存在。
由于违规情节严重或报告编制质量问题突出,4家环保机构被取消了环评资质。另有26家存在问题的环评机构被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问题涉及的40名环评专职人员也因“不负责任、对项目情况不熟悉、未亲自踏勘现场、不能把握项目关键环境问题”等问题,被通报批评。
地方审核形同虚设
每一份环评报告书(表),都经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核同意。那么,此次抽查为何还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报告呢?
上述评估中心工作人员拒绝就此详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方环保部门的审核较为松散,已是行业内的基本共识。
我国实行环评分级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保部、省级环保部门及地级市环保部门均有审批权限。
“由于环保部审批的项目,一般是国家大项目,所以审批比较严格,但地方项目就不一样了。”一位业内人士坦承。
环评审核,也是行业内俗称的“上会”。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上会”时,共有四方出席,分别是环保部门、审核专家组、环评机构以及项目负责方。
“如果你去过现场,会感觉这一切都是过场。”马云的主要业务区域在山西,接触的多为地方项目。
据他介绍,在经济发展至上的地方,环评机构每接受一个项目,其任务并非“如实评估”,而是“通过审核”,因此谁能尽快、尽好地完成任务,就是受业主欢迎的环评机构。其次,聘请的专家作为智力支持,应是秉承独立、公正原则的第三方。但出于各方压力,不少专家在审核时提出的问题,都是明知故问的表面文章。最重要的是,地方环保部门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很少会让一个项目在环评上“绊倒”。
通过松散的审核,但环评机构并不能完全放心。因为最严厉的监管手段不是审核,而是环保部的抽查。如在抽查中被发现问题,环评机构和专职人员都会受到相应处罚,严重者会取消环评资质。此次环保部通报批评的问题便是全国抽查的结果。
但是,相较于每年庞大的项目数量,环保部的抽查手段虽然严厉,但所能打击的问题面有限。
“只要不在环保部的抽查中出问题,各方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马云称。
资质改革逼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的环评行业可算是利润丰足。且由于时间紧、项目多、空间大,被长期诟病的“挂靠”现象严重。
根据调查,环评行业的“挂靠”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考试取得证书的环评工程师,将自己的证书“挂靠”在一家环评机构,一种是没有环评资质的单位“挂靠”在有资质的环评机构,从事环评工作。
马云分析,第一种挂靠以低成本解决了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问题,但也留下了证书被别人冒名顶替的漏洞。
第二种“挂靠”现象,也长期为业内专家所诟病。
记者了解到,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环评机构成为抢手的香饽饽,比如说政府部门下设机构、有特殊资源的机构等。这些机构可以将无暇顾及的项目转包出去。同时,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机构便积极“挂靠”到这些机构,以其名义从事环评和出具环评报告书(表),实现“双赢”。
目前,我国一千余家环评机构中,除各级环保部门下设有环科院外,还有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等下属的各类研究院,甚至大学也都设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而不具备资质的环评机构数量也颇可观,尽管具体数字无从统计,据马云猜测,“跟正规的数量差不多”。
而现有的监管机制,暂时无法解决此类问题。
改革势在必行。环保部正大力推进环评改革,力图让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最大的改革试点,就放在了中国环科院。上述环评师透露,2011年年底前,其下设的评估中心将与研究院脱钩,从事业单位变为企业。
“改革的阻力很大。”这位环评师称。尽管风声传得很早,但2010年已过去一半,改革仍无动静。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高那)
发表于 2010-7-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改革试点,就放在了中国环科院。
是应该先从上面改起
发表于 2010-7-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发表于 2010-7-4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该好好规范一下了,辞职后,证转不出来就变成挂靠了,环保部也没规定这类情况该怎么整。
发表于 2010-7-4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牵牛要牵牛鼻子,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完善评审机制,特别是专家
发表于 2010-7-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势在必行。环保部正大力推进环评改革,力图让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改革后潜规则会更多哦。
发表于 2010-7-9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环评行业是需要好好整顿了,很多时候还真是关系重于技术。因此,环保工作还是不理想。
希望环评工作夹杂的主观因素越来越少。
发表于 2010-7-1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sdu8848


    专家其实大部分都还是来自各环评单位,按职称都是高级工程师以上,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居多,所以基本上对于环评项目,什么能做,什么方面该提,还是很有分寸的。就我认识的,很多专家还是很有想法的。不能因为提意见的是专家,就老想着专家欺负了评价单位。
发表于 2010-7-1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du8848


    专家其实大部分都还是来自各环评单位,按职称都是高级工程师以上,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居多,所以基本上对于环评项目,什么能做,什么方面该提,还是很有分寸的。就我认识的,很多专家还是很有想法的。不能因为提意见的是专家,就老想着专家欺负了评价单位。..
stlee 发表于 2010-7-11 19:51



   你错了。我并没有提欺负的事,而是专家水平太低。   高级工程师不代表有水平,唐俊还皇帝,不照样造假,就是因为水平被识破才被赶出微软和盛大的。
   对于环评,我反而觉得从事环保工程的做专家更好,一直做环评的专家就算基层再滚打多年也是只虚无飘渺地感觉,对真正的环保了解不深。
   对于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专家,我还是大多数佩服的。但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说也知道,现在领导,所谓的专家都肥肠大脑的草包。
发表于 2010-7-1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工程的专家尽管经验丰富,但对采取措施的根据不一定清楚,例如城市轨道所需的隔声措施,采用隔声屏,还是采用通风隔声窗,多远距离需要采取多大强度措施,这些都是环评方面的人根据环评导则计算出来的,而做工程的专家很多不懂这个衰减过程,对于噪声经过障碍物、声屏障、距离等因素下衰减多少却不知道。
另外,环评的编制既要求提出的环保措施可行,也要满足相关导则和规范的要求。一本报告的评审要做到一视同仁,就得有一个统一的尺度,这个尺度就是导则。
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发表于 2010-7-1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严查,哪都有漏洞,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谁又能改变???几
发表于 2010-7-1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环评专家提的那些个意见,真叫一个不切实际,就是为了摆脱责任,不管是不是可行,环评太虚了,应该是环保和环评的专家都请
发表于 2010-7-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环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这边请得环评专家基本上是省内知名人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7 19:51 , Processed in 0.09309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