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名称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102滑坡群整治工程
建设单位名称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环评单位名称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 ①公众最关心的环保问题;②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水环境的影响;③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④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的要点;⑤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工程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及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⑥工程建设的总体效应。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
环评机构联系方式 Email:liguangtao78@126.com 电话:02259812345-218
通讯地址:天津塘沽新港二号路2618号(环保二室收)邮编300456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现场问卷调查;通过Email、电话、信箱等方式来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102滑坡群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项目概况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102滑坡群整治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通麦以东10km,西距八一镇143km,东距波密县城82km。该滑坡群处于帕隆藏布峡谷地段,目前,102滑坡群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危害最大的是2号滑坡,俗称“小102”的3、4、5、6号滑坡路段亦未达到整治工程的标准。本项目起迄桩号约K4078~K4081,影响公路里程约3km。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隧道工程、桥梁工程以及挡墙、锚索、锚杆、抗滑桩、微型桩、绿化工程、截排水工程等工程项目。推荐隧道工程方案全长1725m。路基需挖土石方约23.0万m3,填土石方约3.3万m3,利用土石方3.3万m3,弃方约19.7万m3,通过纵向调配利用,没有借方,不再设置取土场。沿线共设置1处砂砾料场,1处石料场,2处弃渣场。
全线投资估算32712.55万元。本项目计划2011年2月动工兴建,2013年整治完成,建设总工期2年。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保护目标
生态保护目标包括西藏自治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以及森林植被、野生保护动物;料场、弃渣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
本工程沿线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工程所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常绿阔叶林,涉及植被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沿线主要分布优势树种为通麦栎、尼泊尔桤木、山杨、糙皮桦等。沿线植被类型主要为森林植被,评价区内植被生物量总量约7.1万t,森林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态功能明显。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野生植物为通麦栎、尼泊尔桤木、山杨、高山松、川滇高山栎、云南铁杉等区域常见种。项目区域动物属于山地森林动物群。根据文献叙述和实地调查咨询,由于帕隆藏布北岸山区人类活动相当频繁,已使国道318线附近野生动物活动相对较少。野生动物活动主要在无人烟的深山林内活动,评价范围内没有野生动物聚集分布区。
(2)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① “小102”路段的3~6号滑坡进行整治工程将会破坏一些林木植被,施工过程中发生水土流失。隧道弃渣将会占压土地资源,弃渣过程中将会发生水土流失。
主要环保措施:建议设计单位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把工程整治和原地林草植被相结合进行滑坡防护;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施工界线,尽量少砍伐林木;隧道弃渣应运至指定的K4068+100和K4096+700弃渣场,采取工程防护和植被恢复(撒播高山松种子),严禁隧道废渣就近弃于帕隆藏布;做好隧道管理站管理站绿化工程;施工单位与当地林业部门签定“防火责任书”,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并设置防火警示牌。
②本工程通过土石方纵向平衡后,工程设置1处砂砾料场、1处石料场、2处弃渣场。料场施工将会对植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环保措施:对于砂砾料场,开采完毕后,削缓开采坡面,采坑要及时平整、压实,疏通河道,防止河道改线造成水力侵蚀和水土流失;对于石料场,采取分片开采、分级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时将弃渣就地摊平,压实,采取植树造林形式植被恢复;对于弃渣场,施工前先尽量假植林木,剥离表层土,施工完毕后回填料场表层和回植。通过先弃石、后弃土,撒播高山松种子,为料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③施工期大量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可能会惊吓、干扰路域附近野生动物的活动,但待施工完毕后,其影响将会消失,恢复到原有状况。
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间,要十分重视对沿线野生动物的保护,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教育,严禁追赶、猎杀野生动物。设置保护野生动物的禁鸣和限速慢行标志。
④本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内,工程涉及路程近3km,工程穿越三级保护区,距离最近的二级保护区边界约5.5km。工程建设将会对地质公园102滑坡景观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滑坡整治不仅避免滑坡对国道318线通车安全威胁,而且避免滑坡诱发次生生态环境破坏。
主要环保措施:于2010年1月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关于对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102滑坡群整治工程穿越西藏自治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意见的函》(藏国土资函[2010]9号)文件同意本工程建设;本工程符合西藏自治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施工前建设单位应与地质公园管理部门协商施工保护方案;施工前应做好保护地质公园宣传工作,设立宣传牌等设施;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进入核心景观区;建议在102滑坡群地质遗迹景观点设立宣传教育和警示牌。
3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目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帕隆藏布,为Ⅲ类水体。
本工程所在地人烟稀少,基本没有人为的污染源存在,流域内也没有排污点。根据监测,本地区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①施工期:
本工程所在区域附近居民以山泉水作为生活用水,不饮用帕隆藏布水,本工程在滑体前缘均设置了护岸墙,通过采取措施后,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较小。隧道施工对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环保措施: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粪便应集中处理,施工营地设置防渗旱厕,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桶定时清运;施工场地及机械维修场所设蒸发池,使生产污水其自然蒸发,禁止向河流排放。施工结束后旱厕和蒸发池就地掩埋。
要解决好隧道带来复杂的地下水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作好全隧道的地下水的超前预测预报,保证施工时对前方的水文条件有了解,采取(超前钻探、地质雷达、红外线、TSP探测等)合理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是根据复查地下水的腐蚀性程度和类别,适时调整设计类型,采用相应抗腐蚀性措施;三是作好地下水的防堵工作,贯彻以堵为主的施工方案,超前堵水,防止地下水疏干,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石漠化;四是作好隧道周围水点、泉点的观测工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的上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五是建议成立地下水处理的专门部门,遇到突水、涌泥、涌砂或地面塌陷时作好应急处理。
②营运期:
营运期隧道管理站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小。
主要环保措施:对于跨越河流的桥梁,增加防撞护栏和警示牌;对于隧道管理站设置防渗旱厕,禁止将污水排入沿线河流。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保护目标
本工程所在地人烟稀少,无村庄等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2)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扬尘污染,施工场地下风向扬尘的影响范围基本在200m以内,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主要环保措施有:应加强洞内施工通风排尘;有条件的路段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降尘;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加盖篷布;拌合站应设在开阔、空旷的地方,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与其距离应在300m以上;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在100m以上。
5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声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目标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村庄等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噪声源为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本工程沿线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
(2)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①施工期:
施工噪声昼间在距施工场地35m以外和夜间在335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
主要环保措施:建议禁止进行夜间高噪声设备施工。加强司机管理和环保教育,使车辆临近居民区等路段减速运行并减少鸣笛。
②营运期:
通过噪声衰减断面预测,本工程在营运近、中、远期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4a的要求,同时也满足1类标准要求。
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工程施工期主要固体废物包括隧道开挖弃渣、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隧道弃渣尽量作为隧道砌体工程材料利用。产生的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要集中收集,竣工后将生活垃圾和防渗旱厕消毒填埋。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过往车辆随意丢弃的杂物和隧道管理站的生活垃圾,建议设立宣传标志,提醒司乘人员不能随意抛洒垃圾,隧道管理站的生活垃圾压缩集中堆存消毒,再进行集中填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固体废物只要加强管理,落实有效的处置措施,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给环境带来明显影响。
7环境地质影响评价结论
102滑坡群已经成为国道318线的“瓶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阻碍交通。除强降雨、地震及本身地质构造等原因外,路基受河水掏脚、侧侵影响,路基不稳,也是滑坡发生较为重要的原因,本项目通过对102滑坡群的整治,使国道318线基本不受该处滑群的影响。
8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结论
环境风险敏感路段为紧邻帕隆藏布江的高山路段——“小102”路段(含加玛其美沟桥路段)。敏感路段营运期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翻车等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水体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主要环保措施:建设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对“小102” 路段设置连续防撞护栏、警示牌等安保设施。本工程环境风险防范预案应纳入林芝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成立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的风险应急预案反应小组。加强对以上路段的环境风险管理,防止污染水体事故的发生。
9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
本工程为滑坡的整治工程,施工场地、施工营地设置在公路附近。
主要环保措施:本工程施工保通工程主要采取半幅通行或定时通行的交通管制办法,加强施工期间的运输安排和交通管制。
(2)营运期
病害整治工程将使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助于促进社会快速发展。本工程的建设对于林芝乃至西藏地区的社会发展、政治稳定、边防巩固和经济繁荣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9环保投资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总体环保投资估算为300.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32712.5万元的0. 9%。环保投资比例合理,并且可以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
10评价总结论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102滑坡群整治工程符合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公路网规划以及西藏自治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于2010年1月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关于对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102滑坡群整治工程穿越西藏自治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意见的函》(藏国土资函[2010]9号)文件同意本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保通国道畅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在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可得到有效防治,使对沿线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认真落实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相应环保法规、政策,并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102滑坡群整治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