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我公司委托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南岸茶园I分区茶花路(K0+0-K0+K0+367.715)、HC25路(K0+0-K0+514.604)段和I1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我公司于2013年12月05日~12月19日和2014年02月17日~12月28日进行了第一次公众参与信息公告和第二次公众参与信息公告,并在第二次公众参与信息公告期间完成了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由于HC25路和I1道路道路建设权发生变化,将原茶花路(K0+0-K0+K0+367.715)、HC25路(K0+0-K0+514.604)段和I1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调整为茶花路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并向重庆市南岸区环境保护局重新申报。拟建茶花路道路位置、选址选线、道路等级、长度等与原公示内容均不发生变化,周边敏感点也未发生变化,故此次在原公示内容和公众参与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茶花路(K0+0-K0+K0+367.715)段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补充的有关信息予以公告。 一、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南岸茶园I分区茶花路(K0+0-K0+K0+367.715)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 (2)建设地点: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I标准分区,米兰路延伸段与通江大道之间。 (3)建设单位:重庆市水投集团土地储备整治有限公司 (4)建设性质:新建 (5)行业类比:交通运输 (5)建设内容:茶花路(K0+0-K0+K0+367.715段)起点坐标(X=58825.368, Y=69422.238),接规划的城市次干道,终点坐标(X=59151.282,Y=69592.516),接现有茶花路为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道路全长367.715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4m(4m+16m+4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路灯工程、给排水工程、燃气通车、通讯工程、绿化工程、电力工程等。 (6)总投资:茶花路工程总投资1322.53万元。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据工程分析,其环境影响按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 1、施工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① 废气:主要为施工期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的燃油废气。 ② 废水:来源为雨水对建筑材料堆的冲刷对水体的污染; ③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噪声; ④固废: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弃土石方等。 ⑤ 生态:道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施工期间路面开挖对人工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b工程填土段、临时堆土等裸露表面被雨水冲刷后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态景观的影响。 2、运营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1) 废气: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O2、CO,其区域浓度将随着车流量的增大而增加。 (2)废水:项目无服务场站,交通道路运行时自身并不产生污水,但由于路面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多扩散于大气或降落于道路周围路面上,随着降雨的冲刷带到项目所在地附近水体中,可能对周围水体水质产生影响。 (3)噪声:营运期交通噪声将对道路两侧环境敏感点(含规划)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项目采用沥青路面,全路段设置限速禁鸣标志,道路两侧布置有绿化带及行道树,可起到很好的降噪效果;道路两侧规划的第一排声环境敏感建筑物设计时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如居民住宅在面向道路一侧设计作为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用房,学校教室、办公室等远离道路一侧),采取防护措施(如声屏障、隔声门窗、通风消声窗等),可降噪10~15dB,使声环境质量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可实现区域环境功能的达标。 (4)固废:项目营运期本身不产生固体废物,只要加强市政卫生管理,可以确保道路路面的整洁与卫生,避免垃圾产生。 (5)社会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导致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项目占地转变为交通运输用地和城市绿化用地,这种改变促使土地增值,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项目建设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连通性能,从而在局部范围内对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干扰,项目建成后道路两侧的行道树、隔离带绿化将最终形成新的生态景观。 三、拟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期建筑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挡,所有土堆、料堆必须全部覆盖;在地面风速大于四级时禁止施工作业。灰土拌和等集中作业场地,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无雨日、大风条件下极易起尘,因此在早、中、晚来回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运营期间,应加强机动车辆的运输管理,控制黄标车车辆进入道路,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在靠近道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定期在敏感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2)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区控制高噪声设备远离敏感点,控制施工时间。运营期根据工程特点和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噪声控制措施,如强化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带建设。 (3)废水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期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建材、水泥、油料、化学品等,用防雨布覆盖,必要时应设围栏,以免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进入水环境。施工中的沥青渣、建筑垃圾等不得就地倾倒,应及时清运弃于当地指定地点,或按有关规定处理。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各路段的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 运营期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道路散失物造成污染;对道路雨污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保证其正常运行。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尽量减少余料,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物排弃。严禁将筑路余料随意堆置,应妥善保管,也可结合地方的建设要求,供乡村道路修建或其他建筑之用。弃土弃石尽量回填到道路建筑中,剩余土石方全部运至市政指定渣场。 运营期强化道路沿线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每天清扫,清扫的固体废物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外运处理。 (5)生态环境 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为:公路以边坡防护、排水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在施工场地等以截水沟、拦挡工程措施为主,辅以土地整治措施、植物措施和复垦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施工中加强管理,监督施工单位是否存在野蛮施工,乱砍树林、乱占耕地等。项目物料须采用加盖防雨布等措施防止其造成水土流失。拟建项目首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边坡优先考虑采用植物防护措施,工程防护措施布置中也须预留一定的植物栽种区域。沿线高填深挖路段尽量采用植物护坡和混凝土护坡相结合的措施,以使边坡稳定,防止坡面崩塌。对深挖路堑采取分设平台的措施;路堑坡顶以外应设置截水沟,排泄边坡顶上面的地表径流。对项目沿线进行绿化、美化,恢复植被,建设道路景观。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茶园新城区I标准分区茶花路(K0+0-K0+K0+367.715)段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可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符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及茶园新区控制性规划的要求,道路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施工期和营运期建设方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可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评价认为,拟建工程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方案可行。 五、征询公众意见起止时间 2015年12月7日至2015年12月18日,共计10个工作日。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是项目附近的居民。主要事项包括您对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意、是否知道或了解本项目情况、是从何种信息渠道了解本项目的信息、认为本项目实施后对当地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是什么、对本项目持何种态度,以及对该工程实施在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等。 七、查阅环境影响报告和相关信息的方式 可与本项目的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联系,查阅环境影响报告简本和相关信息。 联系方式如下: 1、建设单位:重庆市水投集团土地储备整治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先生 联系电话:18696650911 2、环评单位 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3106号 联系人:刘女士 联系电话:023-67634469 传 真:023-67636378 重庆市水投集团土地储备整治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