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797|回复: 0
收起左侧

[环评公示] 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文)的规定,对“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进行第二次网上公示。
1  项目名称及概要
1.1 项目名称
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
1.2 项目概要
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位于长寿区北部新城片区。长寿北城片区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1176.75hm2,规划范围人口约19.7万人。该片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主要规划为三个片区,一是在西部八颗片区打造工业拓展区,二是在东部渡舟片区打造城市延伸区,三是在菩提山打造生态文化产业区。对外交通规划形成东西向一条快速路、三条主干路,南北向三条主干路、两条次干路的联系系统。对内针对市场和各大功能客货流的不同运输方式,构建以“四横三纵”的骨架路网。
本工程为“三纵”之一,是长寿城市路网结构中重要的一条城市主干路,是联系长寿火车北站与长寿北城片区的南北向通道,也是长寿综合交通规划路网中重要的一条南北向客运通道,定位为服务为主、交通为辅的城市主干路。
绿屏东路位于北城片区西侧,道路呈南北走向,起点连接渡南路西段,向北延伸,终点止于横四路交叉口,道路总长约4.32km,标准路幅宽度为40m,双向6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50km/h。
本工程全线挖方74.67万m3,其中剥离表土2.5万m3,填方量28.11万m3,回覆表土2.5万m3,弃方量共计44.06m3,挖淤泥8.2万m3。工程占地27.71hm2,永久占地约25.51hm2,临时占地约2.2hm2。
本工程总工期为18个月,计划2016年3月开工建设,2017年8月竣工。经估算,总投资为35067.55万元。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1 施工期
2.1.1 生态环境影响
1) 占用土地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27.71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25.51hm2,临时占地面积2.2hm2,临时占地为施工生产生活区(表土临时堆场、淤泥干化场、材料堆场)占地。目占地中耕地面积为16.91hm2,园地面积0.54hm2,林地面积4.75hm2,住宅用地面积0.95hm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97hm2,河流面积0.16hm2,坑塘水面面积0.39hm2,沟渠面积0.04hm2。施工完成后将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2) 水土流失
工程总挖方量为74.67万m3,其中剥离表土2.5万m3,填方量为28.11万m3,弃方为44.06万m3,弃方运至片区周边建设项目,运距1km内,施工时间与本项目一致,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弃方要求。
2.1.2 废气
1) 路基施工中由于挖取土、推土及水泥、石灰、沙石等的装卸、运输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大气中;同时,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运行,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都会引起扬尘污染。
2) 施工期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及汽车排出含CO、NOx废气。土石方开挖、出土装卸、汽车运输、建材堆放等产生扬尘,可使近地面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升高,达1.5mg/m3~30mg/m3,对环境空气产生局部的、短期的影响。
3) 工程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直接购买商品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沿线不设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路面施工阶段,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产生少量沥青烟气。
2.1.3 废水
1)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水质比较简单,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在1500mg/L~2000mg/L;施工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SS,石油类浓度为12mg/L,SS为300mg/L。以上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循环使用。
2) 本工程施工期为18个月,设置2处施工生产生活区,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大多未开发,故施工生产生活区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由当地农民定期清运用作农肥,不外排。
2.1.4 声环境
施工期间使用的作业机械类型较多,有摊铺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声源5m处的声级范围为76dB(A)~90dB(A)。根据预测,施工期噪声对项目渡舟村12组、13组、16组、40组,三好村6组~8组的声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
2.1.5 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由建设单位及时清运后送指定建筑垃圾消纳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很小。
2.2 运营期
2.2.1 社会环境
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对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呈正影响,如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有利促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和对当地自然资源有效、合理利用等。
2.2.2 生态环境
运营期间,随着绿化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完成,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破坏得到恢复,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得到控制。
2.2.3 废气
工程投入使用后,交通量将会逐年提高,公路营运期污染主要由行驶的车辆产生,汽车排出含CO、NO2的尾气将会对公路沿线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2.4 噪声
营运期交通噪声会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2.5 废水
工程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及SS。由于雨水中污染物成分简单,经排水沟沉淀后排入水体,对水体影响较小。
3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3.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3.1.1 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地、材料堆场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施工管理、封闭施工、洒水抑尘、绿化等措施。
1) 施工场地、堆场采取的减缓措施
为防治施工场地、堆场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 施工工地要采用分段封闭施工方式,尽可能缩短工期,避免大风天气施工。
② 工地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1.8m的硬质密闭围挡;工地进出口道路应当硬化处理;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沉沙井,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工地;挖方及时调运,若48h内不能调运,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
③ 施工现场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
④ 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完工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和平整场地;工程材料堆场进行覆盖及定期洒水,进入堆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
⑤ 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沥青烟散发,但在铺平之后采用水冷降温,沥青烟很快消失;同时在摊铺过程中注意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
2) 运输建筑材料、土石方产生粉尘的减缓措施
本工程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的措施有:
① 主城区城市道路上运输建筑渣土、砂石和垃圾等易撒漏物质必须使用密闭式汽车装载;建筑工地出口必须设置车辆冲洗设施以及专门人员对车辆进行冲洗和监管,保持密闭式运输装置完好和车容整洁,不得沿途飞扬、撒漏和带泥上路。
② 运输拆迁建筑垃圾和工程弃渣的车辆在施工现场应限定车速。
③ 土石方及水泥、砂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全部过程中时,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注意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散装水泥运输采用水泥槽罐车,避免洒落引起二次扬尘。
④ 土石方内部调运利用施工便道进行,为避免施工便道运输扬尘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便道应定时洒水,减少扬尘产生。
3.1.2 声环境减缓措施
本工程采取的施工期声环境减缓措施主要有:
1) 施工单位必须按《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工15日前向环保管理部门申报,说明其工程项目、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2) 尽量采用低噪声、振动小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3) 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及材料运输计划,施工车辆尽量避免在主干道和居民稠密区通行,避开行车高峰时间。
4)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可能产生强噪声的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06:00~22:00),严格控制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运作。严禁夜间进行打桩作业。
5) 加强高、中考期间建筑工程施工的许可管理。在高考、中考前15日内及考试期间,禁止在沿线居民点附近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夜间施工作业。
3.1.3 水环境保护措施
1) 评价要求施工营地修建旱厕,定期(3天左右)由当地农民收集用于农灌。
2) 施工场地及机械冲洗产生的含石油类及悬浮物废水应通过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3) 大风天气运输材料时应加蓬覆盖,防止撒落的材料经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水泥、石灰等粉状建筑材料应仓库存放或用油布覆盖,避免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
4) 材料堆放场地设置截排水沟和临时沉砂池,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方可排放。
3.1.4 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1) 加强对施工沿线施工营地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砍伐,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植被保护。
2) 拟建工程路堤两侧的人行横道上通过隔段种树进行绿化。
3) 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废水对水生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4) 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严格按照道路施工规范进行排水设计和施工,做好工程完工后的生态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3.1.5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 依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及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套有序完备的征地拆迁安置计划,建设部门在长寿区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从工程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安排、充分协调、妥善安置,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有关征地拆迁的政策给予相应补偿,已完成工程范围内的拆迁工作,保证受影响居民生活稳定。
2) 如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未发掘到的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文物保护单位,待文物发掘和清理完毕后才能恢复施工。
3) 在施工期间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尽量避开敏感区域,从时间安排上要尽量避开上班高峰期,防止施工车辆造成交通堵塞。
上述施工期采取的各项保护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措施均为目前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成熟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工程施工期的各项环境影响。
3.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3.2.1 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1) 在道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多植树、种草。工程沿线的边坡整治工程中也应加强绿化。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道路沿线景观。
2) 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
3) 定期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
3.2.2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2.2.1  管理措施
1) 设置限速标志,工程各道路按设计车速实行限速,严禁超速行驶。
2) 在声环境敏感点所在路段加强绿化,降低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
3) 夜间运输城市建筑渣土,其运行线路、运行时段应事先向有关部门备案,严格按照规定时速行驶。
3.2.2.2  其他措施
严格审批道路两侧的新建房屋,道路沿线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应合理安排临路第一排房间的功能分区,卧室、书房等房间不要面对公路。
3.2.3 水污染防治措施
1) 严禁各种无措施的泄漏、散装车辆及超载的车辆上路行驶,车辆装载有石灰、水泥、土方等易起尘的散料,必须加蓬覆盖后,才能上路行驶,防止撒落的材料经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
2) 定期检查、维护沿线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和排水工程设施,对堵塞的排水系统应及时疏通、对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及时修复。
3)带泥运输车辆应进行冲洗后上路,避免泥沙沿路洒落,经雨水冲刷进入地表水污染水体。
3.2.4  生态保护措施
1) 应按绿化美化设计要求,完成绿化美化工作,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降低交通噪声和美化环境等目的。
2) 定期进行绿化养护。
3) 营运期应加强沿线植被管理,及时进行绿化植物的补种、修剪和维护,定期喷洒农药,减少病虫害,保证区域绿化植被的景观效果。
3.2.5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 在施工结束、运行之前,完成各类通道的建设以及安全警示标志、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设置。
2) 运行期间应加强对各种设施的维护,对破损路面及时进行维修,保证其正常通行。
3)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充分发挥高等级公路应有的功能,如遇到大雾、大风等不利气象天气的情况,应关闭相应的路段,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人员伤亡。
4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综上所述,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可以改善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完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快交通网络的形成。尽管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以及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工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5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及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查阅环境影响报告简本,必要时索取相关补充信息,可直接与本项目环评单位联系。
环评单位:中冶赛迪重庆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104号
联系电话:023-68484358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1号
邮政编码:400013
查阅报告书简本及索取补充信息的期限:
2016年1月18日~1月29日止。
6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意见范围:征求公众对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次征求范围内。
公众范围:受长寿区北部新城绿屏东路道路工程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或关心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主要事项:征求公众对该项目建设与否所持的态度和原因、对该项目所采取的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环保部门审批该项目有何要求等。
7  征询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1)以书面形式向建设单位提交意见书;
2)致电至023-68484358(环评单位)或18523802264(业主单位)反馈意见;
3)发送邮件至Yuan.tian@cisdi.com.cn向评价单位反馈意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6-6 01:48 , Processed in 0.0637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