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机场立交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第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重庆市机场立交改造工程 项目概况:机场立交改造工程位于渝北两路城区,江北国际机场西侧,与机场路、渝航支路及机场出港道路呈立体交叉,机场立交为简易菱形立交结构。机场立交东侧与机场连接,西侧通向同茂大道,北面直通双凤立交,南面到达重庆主城,整个项目向北距离双凤立交约1km,向南距离城南立交约2.8km。工程验收内容包括A匝道工程、F匝道工程、G匝道工程、渝航路改造工程和机场出租车停车场内部道路改造工程。A匝道位于渝北两路城区,为江北机场与空港新城间一条快速通道,匝道长度668.466m,其中隧道长595m;F匝道为连接机场与主城方向的一条左转匝道,匝道长度873.369m;G匝道位于渝北两路机场转盘区域,全长160m,最后同F匝道合并;渝航路改造段位于渝北两路城区,主要针对原渝航路区府广场平交路口进行道路新建及拓宽,改造路段总长度287m;机场出租车停车场内部道路位于机场内部,新建一条跨越A匝道的双向连接通道,改造长度180m。机场立交改造工程全部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渝航路改造段设计时速为40km/h,各匝道设计时速30km/h,机场内部出租车道设计时速20km/h。工程总投资29803万元。机场立交改造工程于2012年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机场立交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10月由重庆市渝北区环境保护局以渝(北)环准[2012]124号文予以批准建设,同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6月整体竣工投入试运行。 二、工程已采取的环保措施 该项目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办理了环保审批手续,基本落实了环评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 1)设计阶段 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采取终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充分发挥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保障作用,植物措施的生态性和观赏性,起到了长期稳定土壤的水土保持作用。 2)施工阶段 生态环境: (1)工程土石方产生后立即清运,避免在施工区堆存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期设置两个临时堆渣场,完工后已进行生态恢复。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将施工活动全部布置在施工征占地范围内。 (3)通过优化方案,施工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不损坏用地范围外的树木、管道等及其它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工程共移栽40棵现状树木,均位于渝航路改造段。 (4)施工场地设置2米高硬质密闭围挡。 (5)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6)本工程施工场地位于道路占地红线内,施工结束后主动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恢复现场原有面貌。 (7)施工结束后,对保通工程临时道路进行拆除,将占地恢复为绿化占地。 噪声: (1)按规定向管理部门申报,施工现场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 (2)施工选择性能优良、噪音小的施工机械,对本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详细的建筑噪音影响评估。对各种车辆和机械进行强制性的定期保养维护,以减少因机械故障产生的附加噪声与振动;在施工场地外进行噪音监测,对于一些产生噪音的施工机械,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噪音。如切割金属和锯模板的场地均搭设工棚以屏蔽噪音;又如发电机、空压机等加装吸声减振设施,使噪音控制在70分贝以下。 (3)合理规划车辆和行走机械进场、出渣线路和时间,尽量远离居民区,减小运输噪声对村民的影响。 (4)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22:00~06:00)进行产生噪音的建筑施工作业;由于施工不能中断的技术原因等特殊情况,确需中午或夜间连续施工作业的,建设单位向建设行政部门和环境部门申请,取得相应的施工许可征后方可施工。 大气: (1)制定尘污染防治方案并报管理部门备案。 (2)施工场地设置2米高硬质密闭围挡,现场临设和施工便道面层采用水泥砼结构,并注意及时洒水,防止道路扬尘;施工场地设置沉砂池,现场主出入口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上路行驶。 (3)工程建筑渣土、砂石和垃圾等易撒漏物质采用汽车密闭装载运输。 (4)施工现场主出入口设有洗车台位,并有专门人员对车辆进行冲洗和监管,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上路行驶。 (5)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采取室内存放,运至工点后用棚布遮盖,卸运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扬尘;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6)施工期间未出现产生大量泥浆的情况,产生的少量废泥浆及时用密闭罐车清运处理;易撒漏物料和弃土采用密闭车辆运输。 (7)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 (8)禁止从3m以上高处抛撒建筑垃圾或易扬撒的物料。 (9)工程施工工地未闲置3个月以上,工程完工后,已及时清除了建筑垃圾。 (10)拆除建(构)筑物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地表水: (1)隧道涌水经沉淀池沉淀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2)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3)F匝道右侧设置临时项目部,提供一定面积的办公和休息用房,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部分施工人员依托渝北区城区的租用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4)已落实 “一水多用、重复利用、节约用水”各项措施。 工程占地范围200m内无地表水体。 固体废弃物: (1)弃渣及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弃方经业主协调弃方全部交由中滇成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西南政法大学平场使用。施工工地设置两个临时堆渣场,不设置弃渣场。 拆除保通工程临时路面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输至黑石子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项目弃渣及建筑垃圾运输前已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 (2)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措施 对纸质、木质、金属和玻璃类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回收再利用或送废品收购站;对于废油纱、物料包装垃圾等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单独封装,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理。 3)营运阶段 噪声: (1)渝航路改造段两侧及中间隔离带均布置有绿化带,降低交通噪声对两侧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2)在F匝道FK375至FK500安装隔声屏,隔声屏高3.5m,长度为125m。 (3)F匝道两侧49m范围内、渝航路两侧63m范围内未新建声环境敏感建筑;以后如必须修建,应自行采取必要的声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 (1)强化道路交通管理,保持区域内车辆有序、畅通,避免因交通堵塞而使得空气污染加大; (2)渝航路改造段两侧及中间隔离带有针对的栽种绿化树木,提高绿化和防护效果; (3)加强路面的清扫和保洁,降低道路扬尘污染。 水环境: 雨水通过排水设施进入市政雨水管网排放。 三、公示调查主要内容 1)施工期工程是否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或扰民事件; 2)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3)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采取的废水、噪声、废气、固废控制和保护措施是否有效; 4)公众对工程环境保护的总体评价; 5)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或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等。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可在本公告发布后的10个工作日内以问卷调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验收调查单位提交书面意见。 五、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18602311958 联系人:张工 六、承担验收调查工作的机构概况 验收调查机构名称: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验收调查机构联系方式:13452833368 联系人:李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