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施工期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1.1源强分析 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土方的挖掘及现场堆放 (2)建筑材料(灰土、砂、水泥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 (3)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 (4)车辆及施工机械往来造成的道路扬尘 施工现场的扬尘大小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强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土质及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对现场扬尘源强进行定量评价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本评价调研了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同类工程施工现场的实测数据来说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该工地的扬尘监测结果见表14,建筑扬尘浓度随距离的变化曲线见图3。 表14 类比工地施工扬尘监测结果 监测地点 | | | | | | | 气温:15℃ 大气压769mmHg 风向:西南风 天气:晴 | | | | | | | |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图3 施工扬尘污染随距离变化图 由类比工地的监测结果可知,施工区域内及施工区域下风向50米以内扬尘浓度均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且扬尘浓度随距离增大而降低,到下风向100米处基本与未施工区域持平,说明施工扬尘的影响距离在100米左右。本项目离杨家泊村只有84米,这就需要严格执行以下措施,确保对环境敏感点杨家泊村的影响降到最低。 1.2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为保护好空气环境质量,降低施工地和周围一定区域的扬尘污染,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人民政府令[2006]100号《天津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要求,采取以下施工污染控制对策: (1)建设单位应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施工扬尘防治实施方案,并提请排污申报,并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 (2)编制运输、装卸防止扬尘产生的操作规范,严格按规范操作,控制扬尘的产生。严禁建筑施工运输撒漏,规范还应包括运输车辆要完好、装载不宜过满、对易起尘物料加盖篷布、控制车速、采取措施避免车辆带泥现象,减少卸料落撒,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散等;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尽量避绕环境敏感目标; (3)建设工程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泄漏遗撒污染环境措施; (4)严禁无围挡施工;施工现场设立环境保护措施标牌;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 (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设置密封式垃圾站集中存储,及时清运; (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 (8)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台和冲洗设施,设有专人清洗车轮、车帮及清扫出入口卫生,确保车辆不带泥上路,车辆运输时也应文明装卸; (9)工程建设必须设置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并保证专款专用; (10)应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消化石灰、拌合成土或其它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 (11)硬化工地地面,经常喷水抑尘,要使工地内地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工地内起尘的条件,虽然喷水对施工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扬尘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12)当出现4级以上风力时,禁止进行土方施工等作业,并做好遮盖工作; (13)对渣土、沙石等物料的堆场采取苫布覆盖的措施; (14)建筑材料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划定的区域内堆放,散体物料应当采取挡墙、洒水、覆盖等措施。易产生粉尘的水泥材料应当在库房内或密闭容器内存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桩基施工,应当采取降尘防尘措施; (15)严禁施工现场使用无封闭车辆进行渣土和散料的运输; (16)强化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倡导文明施工。 2.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施工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机械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泥沙,由于水量小,水质简单,可用于泼洒地面抑尘。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倡导文明施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倡导文明施工,加强对民工队伍的严格管理,杜绝乱排乱泼,严禁随意倾倒废水。 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3.1施工噪声源分析 施工过程中需使用大量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噪声强度较大,声源分布较为分散,且间断噪声和连续噪声同时存在。 (1)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15。 表15 主要施工设备噪声值 在施工过程中,需动用大量的车辆及施工机械,它们的噪声强度较大,且声源较多,在一定范围内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针对这些噪声源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为了更有利分析和控制噪声,从噪声源角度出发,可以把施工过程分成如下几个阶段,即土石方阶段、基础阶段、主体工程阶段和装修阶段。这四个阶段所占施工时间比例较长,采用的施工机械较多,噪声污染也较严重。不同阶段又各具有独立的噪声特性。 (1)土石方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这类施工机械绝大部分是移动性声源,噪声级为95~100dB(A)。 (2)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一方面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这类施工机械绝大部分是移动性声源,噪声级为95~100dB(A)。另一方面是各种打桩机、以及一些移动式空压机等。这些声源基本都是一些固定声源,本项目的打桩工艺均采用静压灌桩方式,其噪声值已较低,可控制在85dB(A)以下,基本不会对环境构成大的影响。 (3)主体施工阶段是建筑施工中周期最长的阶段,使用的设备品种较多,此阶段应是重点控制噪声的阶段之一。主要声源有各种运输设备,如汽车吊车、塔式吊车、运输平台等。结构工程设备如振捣棒和运输车辆等。结构施工阶段所需要的一般辅助设备如电锯、砂轮等,其发生的多数为撞击声。对于大多数工地的结构施工阶段,其主要声源是振捣棒[95~102dB(A)],此声源工作时间较长,影响面较广,应是主要噪声源。其它一些辅助设备则声功率较低,工作时间也较短。 (4)装修阶段一般占总施工时间比例较长,但声源数量少,强噪声源更少。主要噪声源包括砂轮机、电钻、吊车、切割机等。由于大多数声源的声功率级较低,且多数作业均在室内进行,因此可认为装修阶段不能构成施工的主要噪声源。 3.2预测结果及分析 当声源的大小与测试距离相比小得多时,可将此声源视为点声源,其距离衰减公式为: LP=Lp0–20lg r/r0–R–α(r–r0) 式中:LP:受声点所接受的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1m处的声级,dB(A); r: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的距离,取1m; α:大气对声波的吸收系数,dB(A)/m,平均值为0.008dB(A)/m; 用以上公式计算各噪声源随距离衰减后的噪声值,下表列出了施工机械对不同距离各阶段的噪声影响结果。 表16 不同距离处各阶段影响值 由上表预测结果可知,土石方阶段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有挖土机、铲土机、打桩阶段使用较多的打桩机噪声较大,结构阶段使用较多的振捣棒等噪声也较大,施工噪声噪声达标距离约50m,夜间达标距离约为200m。因此夜间严禁施工,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基本不会对杨家泊村产生影响。 3.3噪声控制措施 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用如下措施控制施工噪声: ⑴应要求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⑵增加消声减噪的装置,如在某些施工机械上安装消声装置,对强噪声源周围适当封闭等。 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其环保意识的增强,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噪声。如对施工用框架模板要轻拿轻放,不得随意乱甩,夜间禁止喧哗等。施工及来往运输车辆禁止鸣笛。 ⑷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十五日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申报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废料主要有废建材、撒落的砂石料、废装修材料等。这些固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将导致沿程洒落,车辆粘满泥土会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影响行人和当地环境质量。 建设单位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减少并降低施工废物和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建筑垃圾要设固定的暂存场所,并加罩棚或其他形式进行封闭。 (2)施工人员居住场所要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要袋装收集,施工单位应与当地市容环卫部门联系,做到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避免长期堆存孳生蚊蝇和致病菌,而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影响人体健康。 (3)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做到不乱丢废物,要设立环保卫生监督监察人员,避免污染环境。 (4)建筑垃圾应根据《天津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和《天津市工程渣土排放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施工中的废渣土应按市容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置。 一般来说,施工期间上述各类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大多可以恢复到现有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