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西藏昌都供电有限公司昌都洛隆110kV输变电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名称:国网西藏昌都供电有限公司昌都边坝110kV输变电工程 概要:本工程主要为昌都边坝110kV变电站建设以及从昌都边坝110kV变电站到洛隆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昌都边坝110kV变电站位于边坝县县城东南角,省道S303以东250m县道X503旁。主变规模:本期主变容量为1×10MVA,终期为2×10MVA。出线规模:本期110kV出线1回至洛隆变,终期2回至洛隆变;本期35kV出线4回,至35kV边坝变2回,边坝镇电站、35kV都瓦变各1回,终期6回,至35kV边坝变2回,边坝镇电站、35kV都瓦变各1回,备用2回;本期10kV出线本期4回,至县城2回,预留2个10kV开关柜,终期8回。线路工程:新建昌都边坝110kV变电站~昌都洛隆110kV变电站线路,线路总长140km。其中单回路139.5km,双回路单侧挂线0.5km。导线截面采用185mm2钢芯铝绞线。 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53号令)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的规定,国网西藏昌都供电有限公司委托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昌都边坝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1、环境影响 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废污水、施工噪声、生态扰动、水土流失和固体废弃物等。 运行期:环境影响主要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噪声等。 2、防治措施 严格遵守当地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听取当地规划、城建、林业等部门和当地群众的意见,线路路径选择按照规划部门的要求执行,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避开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合理选择杆榙型式,控制最低架线高度,尽可能减少线路塔基的占地,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优化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提高光洁度和控制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以减少工程的环境影响,保证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噪声影响满足相应标准。 合理组织,尽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减少施工对生态、植物、树木的破坏,施工用地完成后立即进行生态恢复,施工现场采取围栏、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减小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项目概况和规划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1、项目概况 本工程主要为昌都边坝110kV变电站建设以及从昌都边坝110kV变电站到昌都洛隆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 本项目总投资2347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2.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8%。 2、本项目与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性 1)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昌都边坝110kV变电站站址位于边坝县境内。根据藏电发展 [2015]189号文件,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且变电站站址及线路均取得了边坝县水利局、边坝县人民政府、边坝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的盖章同意。 2)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中第一类“鼓励类”下第四项“电力”第10条“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2)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水环境:根据现场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无较大污染源分布,评价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2、电磁环境:根据现状监测,本项目所在区域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 3、声环境:根据现状监测,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 4、生态环境:本项目评价区位于边坝县县城城及303省道周边,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少,并且每个种类的种群数量也少。该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以致评价区内物种多样性,以鸟类居多,哺乳类较少,未分布有鱼类。 (3)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 1)噪声 本项目新建变电站在施工期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择使用低噪声级的施工机具,合理布置施工机具位置,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保养,禁止在夜间和休息时间进行强噪声施工活动等措施的情况下,其施工期噪声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 2)废水 本项目新建变电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运往附近农田作农肥;新建线路工程生活污水经临时租用的旱厕收集,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不会对工程区水环境产生影响。 3)大气 本项目施工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TSP,其影响集中在施工区的小范围内,对开挖面采取及时洒水等降尘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 本项目110kV变电站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临时生产生活区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收集,运往当地垃圾收集站;输变电路工程施工产生的生活垃由施工人员自行带走,送至附近垃圾收集站;线路工程余土就地平整,均做到妥善处理。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本项目施工期时间较短,其影响是短暂的,并随着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2、运行期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1)新建110kV变电站 ①电磁环境 根据类比分析,本工程新建的110kV变电站投产运行后,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 ②声环境 本工程新建的110kV变电站投产运行后,站界外1m处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的要求。 ③水环境 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处理后,运往附近农田作农肥肥,不外排;站区雨水经雨水口汇集后排至站外排水沟。 ③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经站区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后,定期运往当地垃圾收集站,不外排;站区内修建事故油池,当主变压器事故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不外排。 2)输电线路 ①电磁环境 本工程新建输电线路投产运行后,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 ②声环境 通过类比监测,本工程新建输电线路投产运行后,线路沿线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的要求。 3、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 根据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工程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变电站围墙外、输电线路沿线、输电线路的交叉点处的电磁环境影响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无需另外再设置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 4、“公众参与”调查 本次环评采取现场张贴“项目环评公示”和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两种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环评公示期间,评价单位和建设单位均没收到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反馈意见。环评现场调查期间,评价人员还对工程区及其附近相关单位和群众进行了输变电电磁环境影响方面的讲解和说明,发放了“公众参与意见调查表”。“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被调查对象均明确表示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4)项目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 1、清洁生产:本项目是电能输送工程,送电工艺可靠,设备选型及材质满足送电需要,安全可靠,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2、总量控制:本项目为110kV输变电项目,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工频电磁场和噪声,均不属于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纳入总量控制计划管理的污染物,因此本项目无需进行总量控制。 3、达标排放及污染物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 1)废水 新建110kV变电站:本项目在运行期间,无施工废水产生。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处理后作农肥,不外排;站区雨水经雨水口汇集后排入站外排水沟。其污水处理措施可行。 2)固体废物 新建110kV变电站:生活垃圾经站区垃圾桶收集后,定期运往当地垃圾收集站收集处理;站区内修建事故油池,当主变压器事故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不外排。其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可行。 3)噪声 变电站主要噪声源为主变压器。经本次评价理论预测,在站界处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因此,本项目新建变电站运行期无需另行采取其它噪声防护措施。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的要求,故对环境影响较小。 4)电磁环境 本项目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装接地装置,线路选择时避开敏感点,在与其它通信线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的净空距离要求执行。根据预测分析,本项目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因此,其措施可行。 四、委托环评的单位及联系方式 委托单位:国网西藏昌都供电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工 联系电话:13549089317 五、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80号 联系人:董工 联系电话:025-85280708、18551718386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