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3057|回复: 4
收起左侧

[信息] 灾后重建规划要经得起四种考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6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重建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已正式启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能否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考验,是需要我们慎重对待和操作的。

  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要经得起以人为本要求的考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在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是一个全新的命题。特大地震灾害之后,怎样科学安排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怎样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都是灾后重建规划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灾后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把规划编制充分落实到满足灾区人民需要、实现灾区人民利益、提高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调动包括灾区群众在内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大规模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要经得起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考验。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就是为尽快恢复生产和重建美好家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越是这种类型的规划,就越应注重远近结合。比如,编制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可与相关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更好地结合,与优化相关地区经济结构更好地结合,与增强相关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结合,与恢复相关地区“经济生态群落”更好地结合,与促进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结合。一句话,以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谋划可持续发展,以落实灾后重建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要经得起科学发展观的考验。大灾之后,百废待兴。很多人都希望快字当头,把该建的房子尽快盖起来,让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到震前的水平。但是,这种做法,解得了近渴,但可能造成长期的遗憾。正是看到了操之过急可能带来的问题,四川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在记者会上明确提出,重建的时间暂定为8年,近3年以恢复重建为主,后5年以发展提高为主。客观地说,这个8年的重建计划,体现了一种审慎的科学态度。而重建应该充分体现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如在重建北川县城时,我们能不能让党政机关合署办公,而不是每个部门独立建楼。在重新规划一些城镇时,能否通过功能区划的合理布局,让临河而建的城镇少修几座桥。这样做,不仅节约建设资金,更能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要经得起短期目标与长远要求的考验。灾区重建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特色和发展目标,既有汶川、北川这种旅游资源丰富的山水小城,也有什邡、绵竹等大型企业聚集的工业城镇。几十年来,大家一直都有规划赶不上变化的遗憾。现在,我们有了一个重建的机会,正好可以摆脱历史的掣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精心绘制建设蓝图。现在,有些灾区已经着手筹划这件事情。前几天,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和都江堰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征集活动已面向世界发布。之所以坚持面向世界,是因为都江堰市希望借鉴日本、美国等灾后重建城市的经验,把重建规划打造成城市灾后重建的典范。

  灾后重建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处理好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的关系,做到总分结合,统筹兼顾,任务明确,步骤清晰,有效落实,保证灾后重建规划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考验。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奋斗,为灾区人民绘制出受到灾区人民认可的重建美好家园的蓝图。
发表于 2023-9-2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环 评 企 业 直 签 诚 招 环 评 工 程 师,可 兼 职(上限三次) 全 职(30W以上) 均
二维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发布顶贴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6-16 18:01 , Processed in 0.09053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