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370县道工程(快速通道东石连接线)环境影响报告表第二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等相关规定,现将《晋江市370县道工程(快速通道东石连接线)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公开,以接受公众的监督。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一、工程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晋江市370县道工程(快速通道东石连接线) (2)建设单位:晋江市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泉州晋江市永和镇、安海镇、东石镇 (4)项目性质:新建 (5)建设标准:二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行车速度60km/h。采用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为48m(单幅24m)。 (6)建设规模:路线全长15.758km。全线设桥梁10座,总长5936.25m,其中,特大桥1座,长1014.25m,大桥9座,共计4922m;共设置涵洞41道;无隧道。 (7)工程投资:投资估算金额为20.9410亿元(其中建安费9.8430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3289.1217万元。 二、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会产生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所产生的废气(扬尘)、废渣和废水以及施工噪声等,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小,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可以将这些影响得以减轻。 (1)施工废水 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均租住在附近村庄和镇区,生活污水由当地农民用作农家肥,禁止任何生产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中。租用民房的施工营地对地表水水体污染影响较小。新建施工营地四周设立截水沟,考虑到施工营地为临时设施,建议采用旱厕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用于树木或田间追肥,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较大影响;施工废水修建隔油池和沉淀池预处理后大部分可进行重复利用,不会降低周边水环境质量。 (2)施工废气 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施工场地实施洒水抑尘,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减轻影响。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一般都以柴油为燃料。机械和车辆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等,这些扬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洒水、全封闭作业等可有效的抑制扬尘。 本项目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商品沥青。本项目沥青烟主要来源于沥青砼摊铺过程,产生量少,对沿线环境空气和敏感点环境影响小。 (3)施工噪声 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较大,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通过采取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选用低噪声的机械和设备;对高噪声设备的施工,应避免在人群休息时进行;严禁在22:00至次日6:00施工;施工中发放劳动防护设备,以减小噪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影响。在有电力供应条件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等可以将施工期噪声值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降至最小。 (4)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收集外运并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禁止施工人员随意倾倒,以免进入周边水体,则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 施工过程中会对沿途部分植被造成破坏、地面裸露,使场内开挖土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直接受影响的范围内;在施工中执行“分层开挖原则”,施工后进行地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施工区内外的植被、作物;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开挖量,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6)水土保持 在施工阶段,应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避免在暴雨频发的季节进行开挖、填筑等扰动较大的施工活动。 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对开挖面裸露地表采取绿化措施,以恢复自然景观,减少水土流失;结合规划确保道路周边植被恢复,防止道路形成的地表径流对草地的侵蚀;对由于项目建设使生态环境受到的不可避免或暂时性的影响,应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改善介质或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改良介质等生态恢复的技术对生态环境予以恢复。 2.运营期 (1)声环境 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运营近期(2021年)、中期(2027年)、远期(2035年)昼间距道路红线处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限值,夜间近期、中期、远期距同左侧道路中心线49.1m、81.9m、115.8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限值。运营近期(2021年)、中期(2027年)、远期(2035年)昼间距左侧道路中心线62.9m、116.1m、154.2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夜间近期、中期、远期距同侧辅道中心线161.7m、231.0m、264.0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4a类区:昼间:各敏感点噪声全部达标;夜间:近期中期也全部达标,远期:超标的敏感点有:福田村、西坑村、许西坑村、深垵,超标值在0.7-1.0dB;2类区:近期:各敏感点噪声全部达标;中期:超标的敏感点有:福田村、西坑村、大白山村、许西坑村、深垵、郭岑村,超标值在0.3~2.1dB;远期:超标的敏感点有:福田村、马坪村、西坑村、大白山村、许西坑村、深垵、郭岑村,超标值在1.4-3.2dB。 (2)大气环境 拟建道路通车营运后,在通常情况下:至道路运营远期,各路段CO、NO2浓度高峰小时增量最大值不大,表明道路通车后CO、NO2对道路沿线影响很小。可见项目建成通车后,汽车尾气中NO2、CO对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均在允许范围内。 (3)水环境 本工程路面径流较小,后期雨水冲刷又逐渐稀疏,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本工程运营期路面径流污染物对周边水体贡献量小,不会改变周边水体水质类别及使用功能。另外本项目的建设对项目所在水域河道泄洪的影响很小。 另外,在营运期,如果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将对草洪塘水库等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减小路面雨水径流对水质的影响以及避免营运期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的泄漏、撒落等的不良影响,应加强拟建道路经过草洪塘水库路段管理,由于拟建道路所在区域路网发达,建议经过水源保护区的路段实行交通管控,禁止运输危险品的车辆驶入。 (4)固体废物 项目建成通车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5)环境风险 根据风险概算,本项目发生危险品运输环境事故的概率大部分路段是很小的,部分路段相对较大。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主要为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由于事故造成化学品泄漏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事故处理按本报告提出的应急方案进行实施,可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事故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晋江市370县道工程(快速通道东石连接线)不仅形成了国道干线的快速互连,同时改善现有省道、县道的运输状况,分流省道及县道的运输压力,进一步完善了沿海片区与晋江、泉州市区的主要交通架构,有机地联系沿海港口与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使海陆空立体交通的联系更加顺畅便捷。项目建成后,不仅为石狮和晋江的交通提供了通往南安、厦门新的高等级通道,对于加快晋、狮两地的经济往来、沟通“大泉州”经济圈与厦门经济圈的连接、加强对外贸易有积极的意义,也拉近了晋江、石狮与南安、厦门的空间距离,对促进泉州经济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在ZK5+400~ZK7+600(左线),YK5+400~YK7+320(右线)路段穿越草洪塘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其中ZK5+000~ZK7+650(左线)(共2650m),YK4+490~YK7+650(右线)(共3160m)经过草洪塘水库汇水区域,草洪塘水库取水口距离项目红线(ZK7+100)最近距离为1024m,评价认为,项目选线和建设首先需取得水源保护区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项目建设虽会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以及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 自本公示之日起5日内,公众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或者面谈等方式,向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宝贵意见。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1.众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满意; 2.影响当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3.公众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状况及反应; 4.公众了解建设项目情况后,从环保角度考虑,对该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 5.公众对该建设项目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 六、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晋江市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晋江市世纪大道旁总商会大厦(市政府对面)九楼项目筹建部 联 系 人:黄先生 联系电话:0595-85625478 七、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名称: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公司 联系地址:福州市五四路158号环球广场28F 联系人:王工 联系电话:0591-28081888转2852 建设单位:晋江市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公示时间:2018年1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