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2633|回复: 11
收起左侧

[分享] 8年环评考试经验总结,给后来人指条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5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经历
我从08年第一次考,中间有1年忘记报名没考之外(也鄙视一下自己),结结实实考了8次。从菜鸟到现在终于过了,过程的辛酸就不再感慨了,下面掏点备考的干货,供后来者参考吧。
二、环评考试总体感觉
个人给4门科目的难度排序是:案例>技术方法>法律法规>导则标准,案例就不必说了,历年来几乎年年都是通过率最低的科目;技术方法偶尔也作拦路虎,比如说去年15年,据说其通过率比案例都低(我想考过的都对地下水的题目印象深刻吧,基本都是坑)。至于法律法规和导则标准,从题型设置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法律法规是单选100题,每题1分,不定项50题,每题2分,总分200;导则标准是单选90题,每题1分,不定项30题,每题2分,总分150,理论上讲,导则标准只要单选全对就及格了,所以这门科目最简单。
此外,技术方法为什么难,就是题型设置太坑爹,单选50题,每题1分,不定项50题,每题2分,总分150,就算你单选全对,还要在不定项里找40分,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我曾经和考一建的朋友交流过,他们的考试题型是多项选择,少答是给1分的,和我们少答多答都不给分的不定项比起来,有没有上天的感觉。
三、复习备考那点事
1、导则标准
从最简单的导则标准说起吧,这科目实在是没啥好说,属于4门科目里基础中的基础,多看看教材内容,多记记标准数值,再加上给力的题型设置,如果这还过不了,只能说明你真的不够认真努力了。
2、法律法规
这科稍难,无非是要记要背的文字性内容太多,要我说怎么复习备考,只有两个字——死背。横下一条心,花个1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教材至少看个3遍,第1遍粗读熟悉法条,第2遍细心记忆,第3遍在临考前3~5天恢复性回顾记忆。有人会说,后面政策部分内容实在太多,还都是纲领性的东西,不好记。这点我不否认,不过参照论坛里某位法律法规考181的神仙姐姐的经验,这块内容可以战略性放弃,我的建议是多看几遍混个脸熟,实在背不下来就算了,我考试的时候碰到考这块题目基本都是ABCD写满去蒙的。
3、技术方法
这科我周围好多同事考都说难,从题型上来说确实是预先挖好了坑等你跳,不过万事总有破法,关键还是要仔细看书,对要点难点要理解性地去记忆,建议可以报线下的考前培训班,里面老师归纳总结的东西很有针对性,可以说是醍醐灌顶也不为过。我一个同事以前技术方法屡考不过,今年报班上了以后,很轻松考了100多分。而以我个人的经历,作为一个考了8年的老鸟,说句吹牛皮的话,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考。去年技术方法号称史上最难吧,我轻松过了,不是打击大家,我当时技术方法备考,只看了一个星期的书,兼做了几套真题和模拟。真的,重点是你得理解教材里在讲什么,这科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为题目非常灵活多变(通俗点说就是坑太多),如果看教材里知识点看到脑海自然跳出可能会考的题目和答案的时候,说明你会举一反三了,过这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4、案例
这科卡了我N年,也是今年才好不容易过了,要说有什么经验实在是脸红+惭愧,只能说这科需要运用前面3科特别是技术方法的大量知识外加一点点运气吧。心得谈不上,讲讲某些大家关心的案例问题吧。
(1)通过率
相信很多人在案例上有过只差1、2分就过的悲催经历,我也有过1次71分。然后听不少人讲这是国家在卡通过率,抱怨自己被不幸刷下来云云,真是这样么?大家可以听听我参加的培训班里前命题老师的解释,他说案例批卷,是从全国几万份试卷中先抽几千份出来试改,改完看通过率怎么样,到没到预期。如果这年案例难(替死在前面的兄弟默哀下,没有你们的牺牲就没有后面的曙光),后面批卷就开始适当放水了,可给可不给的分往往就让你拿了;反之就惨了,后面大波待过的兄弟会享受到严格到甚至倒扣分的待遇(这点下面展开讲),大致上这就是通过率的真相了,不信的去问候培训老师。
(2)倒扣分
初听此事也是倒吸一口凉气,此等悲惨遭遇简直是人神共愤啊,但没办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该低头还得低头。按某位前命题人的说法,在某类小题,主要是考污染因子的问题上特别容易出这类事。举例:某道工序添加酸液和硫酸铜,问你此道工序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情况,很简单吧,pH和总铜,对了,前面工序有磷化,总镍不能少吧,常规的COD、氨氮写上也总不会错吧。好嘛,一般这样的小问就2分,答pH和总铜各得1分,如果你还答了总镍、COD、氨氮,会被认为概念不清,然后倒扣分直到扣完为止。所以这类污染因子的题目很容易失分,往往会使你案例考试失血过多挂掉,偏偏这类题目年年有,要破只有紧扣题干,给什么写什么,适当根据经验补充潜在的污染因子,这个要靠积累了,没啥特别好的办法。
(3)批改卷那些破事
还是某前命题老师讲,案例试卷是由一大帮子某学校的研究生批改的,不是义务劳动,得给钱啊,所得辛苦费多少和批改的量挂钩,你想过架不住人家要冲量啊。这时候就涉及到你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了,审题强,归纳组织快,会找关键词的人这里就不容易失分,反之就够呛,尽管也许你们写的答案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这块误杀率不会低,但无奈你查卷也白搭,就是批错你也只能认了,阅卷人很多并不是环保相关专业的,对考生负责仔细核对答案这事你也就只能想想,这就是很多人考完出来对所谓答案估分觉得稳过,但实际成绩出来不及格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没法子,应试也是现代社会一种高级技能,努力燃烧小宇宙提升自己吧。
总结案例走的路就是要胆大心细,简单容易的小题比如重大危险源判别等等一定要拿满分,在平时备考做模拟题时注意培养答题思路,脉络清晰的答案有助于你通过。
说了这么多,最后作为一名考了8年才过的考生希望还在奋斗的人继续坚持,坚持很重要,唯有坚持,才能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CG培训,清华大学博士后陈工创办!
请加Q群161980724
16年环评学员600多人环评网络培训学员数第一的机构!一次不过,二次免费重学,哪门不过,哪门重学!
选择“CG”,助您成功,祝您成功!
(精讲班+提高冲刺班+模考班)+Q群实时答疑+定期答疑课+CG助考网在线测试(四位一体培训模式)
清华博士领衔,12位老师中8人为环保环评双证,超强实力,助您环评环保同步提升。

(1)仅16届学员目前通过人数,已达100多人。一次4科拿证人数已达到40多人。
(2)15届学员是二次免费重学,15届200多位学员也通过几十人,这还是在15年有实力有毅力的去年已通过的情况下,15届余下学员的实力应该稍差一些,15届仍然通过几十人。二次免费重学不仅使15届200多学员再学一次,且通过几十人。说明二次免费重学的政策是能够使学员受益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ML%60ZUS$8NCVU(%7M%5VUJI.gif
17届学员,将继续坚持一次不过二次重学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快沦为培训招人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9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很重要,唯有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楼主很有毅力,能坚持这么久,实在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威武,您那里有没有舍和我这种刚入行的干货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工培训 发表于 2016-7-26 22:29
CG培训,清华大学博士后陈工创办!请加Q群16198072416年环评学员600多人,环评网络培训学员数第一的机构! ...

你这个陈工够不要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你的经历和经验我觉得最值得推崇。其次,所有培训班的老师也是值得尊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6-4 02:00 , Processed in 0.0750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