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返回首页

yousong1985的个人空间 http://www.eiafans.com/?11871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云南特色——饵块

热度 1已有 738 次阅读2009-9-28 14:33 |个人分类:环评生活|

饵块
 
【简介】  饵块为云南特有,是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急就篇》有“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了一条:“溲米面蒸之则为饵”;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说“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现在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就是饵,当然也可以用机器,但仍是米蒸为饭后做,与米先磨粉榨出的米线、蒸成的卷粉都不同。饵的原料是饭米为主,若是糯米做,是“糍粑”,糯米磨粉做,是年糕,都有别于饵。如今江浙一事,这东西在农村仍是在过年时热热闹闹来做,不捏成各式花样,在城市则制成每个寸把宽五寸长左右的小条在菜市出售,但名字就叫年糕,混于糯米制品,失了古意。
 
【制作饵块】  制作饵块的原料其实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也有用木模压制成饼状的,木模上有喜字、寿字、福字、鱼、喜鹊之类的图案,压制出的饵块饼也就有各种花样了。
  饵块可做成各种形状,除长丝叫饵丝外,其余不论饼形、卷形、块形都叫“饵”。这“块”本地音读如“快”,查字典就较难查到了,不过推音及义或推形及义似乎都可以猜这“块”就是“块”,吃的东西要和士分开,就寻这么一个“快”字出来。另外,昆明方言中多有把第三声读为第四声的,也可以佐证。
  昆明以前的“饵”都是一两斤的大“块”占主导地位,且已有文考“饵”就是“饵块”,这源流就基本算是清楚了。
  饵块在昆明民俗中是过年必吃的,平时也或炒或煮或烧无不宜,边陲百姓如此热衷于“饵食”,执传统而不堕,已数千年。从前的昆明又是“子间”人的饵块最受欢迎,年节时往往被抢购一空。“子间”人是彝族的支系,看来这老的食品,是少数民族最得其真传了,学者定可赞一句“礼失求诸野”!
  烧铒块用做成薄饼形的饵块在无烟炭火上烤,到微焦黄时,在表面涂芝麻酱、辣酱、油辣椒等,还可夹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条,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饵块切成一寸见方小薄片加云腿丝、肉片、鸡蛋、蔬菜等炒,就成了既可做主可以佐餐的炒饵块,其中最出名的要称“大救驾”。
  炒饵块最显饵块的丰采,所以每年农历的大年初二,昆明人的传统都要炒饵块吃。把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葱、韭菜、豌豆尖炒制,浇以甜、咸酱油,拌以少许油辣椒,吃起来香甜浓厚,咸辣醇正,色彩丰富,浓烈如油画,集中体现了滇味的情致。
  炒饵块还一种叫“大救驾”的,起源于腾冲,在昆明也很有名气。据说明朝灭亡后,李定,刘文秀等大西军于1656年拥永历帝朱由榔辗转来到昆明。两年后,清军三路入滇,吴三桂率军逼近昆明,永历帝与李、刘二将率军西走。至腾冲时,曾几断炊断,危及性命,腾冲老百姓炒饵块奉上,才算解围。永历帝叹,这真是救了朕的大驾。因此,腾冲炒饵块就被称"大救驾"。“大救驾”与昆明炒饵块不同的是,切成三角形的饵块薄如纸,佐料以鸡蛋、糟辣子,番茄、白菜心、葱为主,决不放酱油,只用盐调制咸味。因此,其色彩如水粉画,清新明快,红、黄、白、绿,甚是清秀雅洁。食之,味道也较清爽,香辣适度,别具一格。
  卤饵块来自玉溪,成名于昆明端仕街的永顺园。卤饵块用一锅碗的方法干卤而成,选用昆明地区有名的官渡饵块切成长短整齐,粗细均匀的细丝,然后用熟猪油、甜、咸酱油、酸腌菜、韭菜、豌豆尖、辣椒油等佐料在小铜锅里先后与饵块反复翻炒,直至汁浓爆于每根饵块丝上,油亮红润,浓香扑算,卤味醇厚,方盛碗开吃。
  蒸饵块是烧饵块的变种,怕烧烤火气大,改为厚片蒸抹酱吃,和软不燥热。
  炸饵块应叫“炸饵块片”或“沙炒饵块片”,与上述用新鲜饵块做主料不同,采用莹白通明,菲薄的饵块干制成,以香脆为其特色。沙炒的饵块片掺有糯米制成,是滇池地区农人正月十六吃炒蚕豆时掺在一起炒的杂拌八之一,香、脆、泡,回味着大米的甜味,尤为齿牙伶俐的年青人所喜好。
  饵丝的吃法主要是如米线、面条般做成“汤”的,腾冲饵丝以氽肉为鲜汤,倾入饵丝中便成。这是由于腾冲饵丝用所谓“浆米”做成,质地既有“筋骨”又软,汤一烫便入口柔糯。巍山粑肉饵丝是用猪后腿烧后刮洗,再大块不放盐炖到极烂,瘦肉成纤维肥肉不感油腻,云南人称“粑”,粑肉做饵丝的“罩帽”,饵丝用当地有名的“黄皮谷”制成,洁白无瑕而柔韧不易断,加肉、油辣子等,鲜香可口。
  小锅饵丝在昆明有盛名,用口径五寸左右的小铜锅分锅加肉末、豆尖、甜酱油等作料,下少许高汤,亦焖亦炒,加青豌豆、红辣油起锅,味浓油亮,吃起来特别有“劲”。在大米产区,大米被加工为多种食品,米线(很多地方叫米粉)、卷粉(或叫河粉、粉条等),在南方很普遍,唯饵块这种吃食,除江浙上海之“小年糕”与之差略相似外,云南在吃法与品种上,似可目之为“独尊”了。
  【来历】
  旧时昆明习俗,老百姓总爱在家门口支起个炉子,把粑粑放在铁筛子上烤,一边烤一边吃,真是别有风味。说起这个习俗的由来,又有一段故事。
  一天清晨,粗糠宝挑着一担山货到昆明去卖。刚刚走进大东门,就看见城门口站着不少老百姓,一个个怒气 冲天,叫骂之声不绝于耳。有的娃娃躺在妈妈的怀里张着小嘴哇哇直哭。粗糠宝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晚上知府衙门二堂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起火,知府气得暴跳如雷,认定是大胆刁民故意捣乱。他马上下令,在昆明六道城门张贴布告,从今天开始,所有百姓一律不准在家升火做饭。此项禁令有效期三个月,违者严加惩处,绝不宽容。
  粗糠宝向乡亲们招招手,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通,大伙儿顿时乐得眉开眼笑。回去以后,大伙儿纷纷从家里搬出炉子,在上面烤起粑粑来,一个个吃得香极了。
  知府老爷知道了,急忙出来查看。他揪住一个老倌吹胡子瞪眼睛。粗糠宝走上前去,冲着知府扮了个鬼脸,“知府大人,布告上禁止在家里升火煮饭,可没有禁止在家门口烤粑粑吃呀!”知府懊恼不已,事先怎么就没想到粗糠宝会来这一手呢!
  撒梅人把粑粑叫饵块,烧饵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昆明人至今爱吃烧饵块,你去街上的烧烤摊看看就知道了。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30 22:44 , Processed in 0.0365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